贵港市桂平市石龙镇新村村是1969年至1971年响应国家兴修水利水库政策所规划组建的村庄,移民主要来自广东鹤地水库的陆川古城镇和六陈水库库区的桂平市麻垌镇,汉、壮、瑶、苗、水等民族群众聚居于此,全村共480户2047人。近年来,新村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团结进步氛围,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共有精神、共富幸福、相助和谐、宜居美丽、稳定平安的民族团结进步“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共有精神“新农村”
新村村坚持深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三月三”、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民族文艺汇演、戏曲进乡村、广场舞比赛、篮球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之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引领作用,以“团结服务各族群众”为出发点,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关爱特殊家庭、爱老敬老、义诊、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宣讲、民俗文化体验、传统美食制作与分享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带头人评选活动,培育选树贵港市“星级文明户”1户,桂平市“星级文明户”12户,村级邻里互助、孝老爱亲、庭院清洁、教子有方、勤劳致富、夫妻和睦、爱岗敬业等模范家庭8户,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共有精神新农村建设。
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共富幸福“新农村”
新村村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径,培育水产养殖、富硒优质稻、果蔬、机械服务等多元化特色产业。一是组建农机服务队,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农机服务队,投入800多台新型农机(具),全村水稻生产“耕、种、收”机械作业率达100%,还到崇左、桂林等地区跨区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去年就创收3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各族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二是激活内生动能,发挥联农带农效用。在村屯理事会的推动下,由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申请调整设施农用地300多亩,高效流转土地170亩,投资3.6亿元的池循环水养殖及渔光互补项目成功落地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产优质鱼6000多吨,产值1.8亿元。在带动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将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发挥联农带农效用,实现组织强、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三是盘活闲置撂荒地土地,发展多元产业经济。合作社带动村民因地制宜种植三华李、草莓、番石榴、大青枣等特色水果500多亩;种植包菜甘蓝、白玉芥菜、马铃薯等1000多亩;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流转土地种植高产玉米1000多亩;启动投资3.6亿元的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及渔光互补项目;开启了乡村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模式,带动各族群众增收,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共富幸福新农村建设。
三、营造团结进步氛围,建设相助和谐“新农村”
新村村坚持强化宣传教育,促进民族理论政策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党员活动日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党在农村关于民族团结系列政策,坚持至少每季度1次进村屯开展服务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2024年以来,多种形式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等共8场次,覆盖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等1000余人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格群、微信群、朋友圈、宣传栏、公告栏、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共张贴相关宣传标语、海报等200多张,在村口道路主干道悬挂横幅、张贴手写标语600多条,发布微信、朋友圈信息等1000多条;入户发放民族团结进步有关宣传单页1500多份,有形有感有效推动相助和谐新农村建设。
四、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美丽“新农村”
新村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持续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三互三共”解难题。由党组织引领,屯级理事会搭台,群众广泛参与,采用组织互建、党群共管,发展互促、成果共享,困难互帮、和谐共创的“三互三共”方式,解决风貌提升中遇到的各类问题36个。二是共商共推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屯级理事会联系乡贤的纽带作用,召开乡贤座谈会共商乡村振兴相关事项并制定建设规划事项,通过发动乡贤、党员、群众积极募捐以及积极申请资金,新建小微公园6处,文化中心3个、灯光球场4个等一批惠民生基础设施,申报资金70多万元改造新村村小学校园环境,新建游泳池、足球场。三是党群合力促风貌。先后动员402名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屋25间约15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120多吨、污水沟渠6.2公里,建设小微菜园、绿化带等3000多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宜居美丽新农村建设。
五、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建设稳定平安“新农村”
新村村着力推动乡村治理新格局,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各屯建立建强由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宗族长辈、青年代表、妇女代表等人士组成的屯级理事会、户代会、监事会,推动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屯级理事会议事机制。通过议事机构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矛盾纠纷调处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定期开展科技科普知识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宣讲政策、法律维权知识,提供信息咨询、科普宣传等个性化服务,增强广大群众法律法规意识及守法观念,同时通过推进“红格善治工程”、“平安家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环境,有形有感有效推动稳定平安新农村建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