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色市田阳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模式、搭建智慧平台的方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建立“1+1+N”(1家龙头企业+1个村级集体+企业、群众、村级集体等多方受益)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蔬菜产业基地,种植百香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如坡洪镇新建村种植水果蔬菜750余亩,带动6个自然屯272户群众土地流转,促进群众就近务工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吸纳各族群众就近务工5000多人次,每人每天务工收入80元至150元不等,进一步发挥联农带农效益,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产业活力。以“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企业”模式,成立村集体自主经营的公司,开展农机服务、服装制造、网络电商等业务,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自主“造血”功能。今年以来,新建示范村农机服务队已承接1200亩耕地的耙地工程,盈利3万余元。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85万元,与广美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办服装制造扶贫车间,可吸纳劳动力85余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与中国邮政百色分公司建立物流合作关系,实现了通村“一件包邮”;与广西三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产地仓形式,在电商平台销售小番茄、百香果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支持、政策扶持、企业合作等方式,带领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钱口袋子鼓起来,对提高民族群众生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搭建智慧平台,提升产业效率。通过综合运用数字传感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围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虫情、草情等进行数据监测、视频监控、报警预警、智能化控制,建成了“互联网+农业”现代智慧农业生产平台。与中国移动百色分公司联系,建立稳定、安全、高效的大棚蔬菜基地智慧农业系统,进一步搭建了从种植、生产、仓储、物流、溯源、销售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多元化、精细化管理,把“小田”变“大田”,有效提高大棚的生产效率,为各族群众产业加“数”,带动群众增产增收,走好振兴路,致富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