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和谐+创新”办学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传得开、叫得响,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扎根绽放、香满校园。目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自治区级以上荣誉20余项。
一是优化教材,深化教学内涵。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教研活动,形成课题加强研究,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考核。印发《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编创科普剧、课本剧,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民族知识》《民族风俗》《民族人物》《民族歌曲》等。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辅以主题班会,通过研发校本教材不断创新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涵,着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建强阵地,提高思维认知。学校把丰富校园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设置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读书屋、国家非遗作品展示柜、红石榴社团风采剪影墙、手工纪念品作品角、十二生肖书法长廊等,不但成为学生们专题课程的重要场所,更是他们课余浸润进步思想的学习园地。同时,学校在教学楼、运动场、公共走廊等场所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元素,处处洋溢民族团结进步的浓郁氛围。
三是创新载体,拓展学习平台。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了23个“红石榴系列社团”,涵盖非遗、宣讲、体育、书画、科技、艺术等品类,激发思想碰撞的宣讲社团,学生们的伶牙俐齿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启发文化追寻的艺术社团,从涂鸦到作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种下了萌芽;提升身体素质民族舞蹈社团,在阳光的映照下转得可欢了;提高动手能力的剪纸社团,在90多岁的民间工艺大师带领下更加专心致志。长期的坚持,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
四是丰富活动,提升整体素质。民俗性节日承载着文化传承,学校结合“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通过举办民族节目比赛、民族体育项目表演,让中华文化认同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国际性节日标志着与世界接轨,学校通过组织歌舞、书画、演讲、手工制作、征文等比赛,使学生们的思想保持与时代同步。纪念性节日往往存在重大意义,学校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开展研学,邀请优秀人物到校宣传等,让学生在提升学业水平的同时,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