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港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三农”各项工作中,凝聚起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以全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升级、农村和美,加快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一、强化高位推进,在聚焦各族产业上提能增智。立足贵港市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实际,积极推动赋予“三个意义”落实落地;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谋划布局乡村结对帮扶和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充分发挥中央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融”的导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实现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实践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产业发展落地见效提能增智。
二、强化稳产保供,在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上提供基本保障。严格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扎实开展耕地撂荒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头号工程,抓好绿色高产高质高效“三高”示范、“千万亩水稻增密增穗”“吨粮县”创建等“三大行动”,统筹要素提升粮食单产,全市粮食面积、产量连续4年实现“双增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提高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优化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确保各民族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农民收入增速,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围绕菜篮子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和调控保障等方面能力建设,通过“强基础、延产业、补短板”等手段,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强化三产融合,在引领各族群众致富增收上激发活力。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利用全市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品加工优化升级;大力开发富硒系列产品,推动农业特色品牌创建;大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多举措推动农产品产供销体系的优化与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各族人民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四、强化产业发展,在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上加快步伐。立足优质农业资源优势,实施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十百千万”工程,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推行“菌菇进厂、鸡鸭上架、猪牛上楼、鱼虾上岸”工厂化种养模式,打造全区设施农业标杆,2023年以来,贵港市共签约2000万元以上设施农业项目190个,总投资额219.5亿元。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业战略合作,突出地域性特色,结合乡土气息、文化底蕴等元素,打造农业产业特色乡村、特色小镇和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优势区,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全市累计创建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供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全市形成了经济增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