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沙里瑶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编织民族团结进步和谐“音符”。
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心工作紧密契合、融合、结合。确保责任落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支部固定党日”等系列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时组织安排部署会、推进会等会议4次,听取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展的汇报2次,从而构建起党政共同管理、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强化机制保障,以沙里瑶族乡成立40周年为契机,制定印发了《沙里瑶族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沙里瑶族乡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方案》等文件,为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致力于铸魂工程,共同奏响团结奋斗“同心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中心、“同心书屋”等关键平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基地,建立包括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在内的10个宣传阵地,全方位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通过文化认同凝聚民心,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三月三”、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庆,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群众性活动,如“外嫁女回娘家”、“长桌宴”和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在乡庆期间,成功举办了“乡庆杯”篮球赛、“泥田拔河”、“泥塘抢鸭”、“浑水摸鱼”等系列民俗活动,并展示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沙里瑶族乡果卜村的“打蓝靛”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凌云自毫茶制茶技艺,促进了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5万人。挖掘和整理了“打蓝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育120余名手工艺者。通过文明风尚凝聚合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培育了乡村治理网格“志愿服务队”。积极搭建了“爱心超市”,建立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加减分事项清单,通过“积分制”方式弘扬了文明新风。目前,以弄塘村“爱心超市”为典范,已向11个村全面推广,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60多人(户),兑换积分12480分。
携手共建共享,共同谱写交往交流交融“和谐乐章”。将“小家园”转变为“共同体”,通过“线上学习+线下传”、“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法治宣传月等平台,常态化地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集中宣讲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积极向“壮志凌云”和“瑶乡沙里”微信公众号推送先进典型故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微故事”,以及由支部书记主讲的主题党课等活动,推送民族团结进步理论知识20余期。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的三重驱动机制,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专业法律顾问共同参与,推动法治教育深入校园、村寨、家庭。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乡村居民的法治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并开展了100余次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的讲解和法治咨询活动。深化了平安沙里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施党委政府领导包案制,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及个人极端案(事)件的排查和化解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