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金秀瑶族自治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族群众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积极发挥交通先导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奏响全县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交响曲”。
一、交通革新,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一是推动交通智能化升级。对乡村道路进行硬化、拓宽,优化客运站点布局,使道路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34.38公里,为“村村通”客车工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系统,实现客车运营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精准服务,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目前,正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安装乡村应急广播、实现可视化远程办公与管理等,为交通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二是优化运营模式。创新性地引入定制客运服务,根据各乡村的出行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客车的发车时间、班次和路线,实现精准服务,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目前,全县共设置9条线路,采取“三天一运”的方式营运,每条线路每天运行1到2班次,灵活的运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客运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深挖民族文化,创新乡村旅游,打造民族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延伸产业链,增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添活力。2024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95亿元,增长15%,彰显融合成效。客车开通,使农产品运输更便捷,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带动农业发展。同年,设施农业新增蔬菜(食用菌)452亩、牧业9.73万平方米,农业产值24.04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6.5%,连续两年全市第一,交通便利也使乡村旅游兴旺,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繁荣。
二、民族交融,共绘团结和谐“同心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客车上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视频、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各族群众在出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2023年,金秀瑶族自治县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截至目前,金秀瑶族自治县累计获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2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1个、模范个人9人;获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级8个。二是促进日常交流。客车的开通,让各民族群众在出行中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车厢内,不同民族的乘客可以相互交谈,分享各自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2024年盘王节,金秀瑶族自治县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共同建设文化交流大舞台、民族团结好平台;首届“团结杯”山歌擂台赛,来自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的歌手齐聚金秀,唱响民族团结赞歌。三是强化示范引领。选树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如在客车司机中评选民族团结标兵,表彰他们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的实践中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政策引领,为工程实施注入“强心剂”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客车、建设客运站点、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等,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确保了“村村通”客车工程的资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此次“村村通”客车工程共投入15台新购置的小型高一级客车,资金总投入超500万元,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创新运营机制。鼓励和支持客运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客货邮融合精品线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了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择优选择客运企业参与“村村通”客车工程的运营,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客车司机的培训和管理,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司机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同时,加强对客运企业的监管,规范其运营行为,确保“村村通”客车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