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色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入选国家民委首批唯一地级市全域覆盖共同现代化试点,3个集体和2位个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一、健全系统化组织领导机制。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健全党委领导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族工作体系,将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民族工作委员会优化调整为市委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按照“领导小组议大事,工作机制抓日常”的工作原则,采取月会商研判,季分析推进,半年、全年总结部署等工作制度,常态化推进工作。三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市、区)、市直单位的重要考评考核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以及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中,经常研究、抓好落实。四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落实预警分析、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等风险防控机制,常态化开展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一是推动宣讲教育规范化,制定年度宣传教育规划,明确宣传教育目标和任务,形成宣传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等优势,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公共数字媒介,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推动宣传教育系统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重要内容,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联系对接中科院教授赴百宣讲,启动建设示范区大宣讲,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广覆盖的“大宣传”格局。三是推动宣传教育常态化,成立宣讲团,开展桂滇黔三省区十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区域交流活动,充分运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大众语言和群众交流互动,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四是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挂牌成立百色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百色学院等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三、健全实体化推进落实机制。一是打造民族工作“升级版”,创新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一进一主题”模式,打造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六大工程和团结、富裕、文化、法治、生态、智慧六个边疆建设,精心谋划打造“百色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带四线五基地”工作格局。二是探索赋予“三个意义”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并成功获批国家民委首批唯一地级市全域覆盖的各民族共同现代化试点,推动市委、市人民政府将试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和贯彻落实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国家民委赋予百色的改革试点任务。三是探索区域联创共建机制,建立民族工作沟通联络、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信息互通、保障互助、干部互学等机制,搭建跨区域协作框架,形成联创共建长效机制,与上海市松江区、湖北省宜昌市、云南省文山州等20个省(区、市)40余个市(州、盟)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区域联创共建协议,在信息资源互通、民族团结共创、社会稳定共促等交流活动300余场次,促进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区域联动发展、同频共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