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创新“四共”工作机制,积极建设桂湘黔跨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动共建机制,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力量。
一、创新“文化共融”机制,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一是推动民族立法修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三江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发挥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作用,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畅通三省(区)交界地区各族群众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二是共建文化保护机制。深入挖掘、研究和保护侗族文化,联合启动桂湘黔环“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动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开展环“三省坡”地区“侗族大歌”“民族团结篮球杯”文体赛事,承办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活动,搭建县内、区域、全国三级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二、创新“矛盾共调”机制,建立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处理新模式。一是建立跨省纠纷化解机制。建立接边地区“村屯代表协商为主、部门协调为辅”的工作机制,组建湘黔桂三省坡“五联”工作指导委员会、三省坡联合调解委员会等跨省交流工作平台,提高跨省矛盾纠纷化解率。二是拓宽矛盾纠纷调处渠道。引导“寨佬”参与社会管理,调解村民矛盾纠纷;以“侗款”打造“和谐村寨”,建立村规民约规范行为;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以“多耶”“侗戏”等为载体宣传法律知识。三是完善分级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调处工作组织领导,整合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资源,明确案件责任人,确保每个案件有人跟踪、负责到底。
三、创新“环境共建”机制,展现“三省坡”生态保护新面貌。一是签订环境保护协议。组织接边乡镇签订“三省坡”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协议,联防和打击非法砍伐、猎捕行为,联合打造环“三省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二是建立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创新“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立三省(区)物种联保、灾害联防、信息联通、案件联办、群众联谊的“五联”机制,加强环“三省坡”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三是订立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在全县170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工作,重点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调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内容,推动村民自治管理。
四、创新“产业共兴”机制,打造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拓宽区域旅游圈。以程阳八寨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加强与大桂林旅游圈、大湾区旅游圈、桂湘黔三省(区)民族风情旅游圈的农文旅联动和区域合作,推出区域联盟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激发农文旅活力。二是扩大区域茶产业。制定实施《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条例》,围绕环“三省坡”地区建设侗天湖茶业种植和加工基地、科马界茶叶种植基地、布央农业核心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茶叶产业种植面积累计达50余万亩。三是发展区域新业态。联合环“三省坡”地区民族村寨,统一规划开发,推动“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产业政策辐射至周边乡村,因地制宜建设大棚蔬菜种植、林下飞鸡养殖等产业基地,实现环“三省坡”地区特色产业全覆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