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南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下简称“铸牢”)为主线,重点围绕“五个家园”建设、互嵌式社区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工作任务,提升首府南宁民族工作水平,持续讲好南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故事。2024年,良庆区蟠龙社区居委会、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江南区二桥西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潮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中华民族一家亲,石榴花开美邕城”品牌持续擦亮。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高位合力推动“铸牢”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铸牢”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下,市民宗委作为全市“铸牢”工作机制主要责任单位之一,牵头参与制定出台了全市“铸牢”工作“五个一”文件,围绕共建共享“五个家园”工作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充分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全市民族工作形势和任务,部署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蟠龙社区、滨湖路小学、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等经验做法得到“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全国性会议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从基层社区抓起,全面推广蟠龙社区“136”工作机制、凤岭北社区“1234石榴籽”工作法,引领全市446个社区按照“一社区一品牌”工作思路,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提升全市社区建设水平,培育江南区二桥西社区“逢四说事”法、兴宁区望仙坡社区“五联工作法”等一批“南宁社区工作品牌”。围绕“五个家园”建设内容,从学校、社区、企业、农村等类型中培育典型,开展调研指导各县(市、区)推动民族团结基层工作“南宁品牌”建设工作,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
三是注重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新进步。依托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体系,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安排专题教学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中小学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文体活动等各方面。有声有色开展宣教活动,持续夯实思想文化根基。如:与市直机关工委、市文广旅局等单位在广西“三月三”期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杯”健身运动会、“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演出等,与团市委、市教育局等单位共同承办2024年广西、新疆、西藏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队日活动,与广西展览馆联合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等。结合广西三月三、国庆、民族乡乡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发动全市各级各单位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刊播“铸牢”主题宣传图文、视频,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常态化开展宣传,纵深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四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服务民生取得新发展。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落实三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470万元,1-3季度帮助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等59家民贸民品企业落实贷款获贴息5958.32万元,持续助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助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牵头指导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成功举办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持续实施“三项计划”,今年以来,南宁市分别与宁夏银川、内蒙古鄂尔多斯、西藏拉萨等17个地市签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合作框架协议书,推动跨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精心选点培育,指导提升如青秀山、滨湖路小学、蟠龙社区、凤岭北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影院等“三项计划”工作联系点,不断丰富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平台载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