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列部署,新学期伊始,贺州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引导各族中小学生充分汲取中华民族文化养分,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倡导者、传递者,迈好新学期开学第一步,树牢各族师生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上好职工“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各种《教师发展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明确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教育,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引导各族学生提升情感表达和处理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五个认同”,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传得开、叫得响,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扎根绽放。
二是上好学生“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交往交流交融全过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为学生讲清讲透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些什么等内容。深入挖掘各学校“三交”史,创造性地设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的学习情景,讲述各族群众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的故事,引导各族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做到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各族学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三是上好课改“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思政课堂教育全过程。深化学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好学生引路人。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精品课程评选、“石榴籽小课堂”送教送学、“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同步课堂等活动,引领各校打造“思政课+民族团结”课堂,通过多样化课堂教学向各族学生传递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社会和谐发展理念,厚植各族师生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引导各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意识。
四是上好实践“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中华文化传承全过程。充分依托社团实践活动,打造青少年学习成长“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贺州独特的红色文化、长寿文化、瑶绣文化等资源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与学校“五育”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目前已建成自治区级以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33所,如八步实验小学组织学生每天大课间跳盘王操;富川民族中学将瑶族蝴蝶歌、长鼓舞引进音乐舞蹈课堂等。通过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我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学校共同举办主题为“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三省三校“同步课堂”教育活动,为促进各族学生沟通搭建文化桥梁。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达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之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