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防城港实践

2025-03-04 09:25     来源:防城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黄元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防城港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生动诠释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一、经济领航,厚植共同发展根基。一是依托临港,打造产业集群。防城港港口与全球100多个国家、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中转基地和南方能源、原材料的转运中心,已建成并投产的生产性泊位达1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超过2亿吨,成为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之一。近年来,防城港市依托优良港口资源,大力发展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还吸纳了大量各族群众就业。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总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增加到27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8亿元,总量再跃一个百亿台阶,增长7.5%,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区,29项指标排全区前列,其中7项指标增速排全区第一。二是优化产业,汇聚发展动能。依托本地丰富的港口、海洋和特色农业资源,积极吸引内外资投入。在钢铁产业领域,成功引入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全力打造现代化钢铁产业基地。2024年,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凭借1042.99亿元的营业收入,连续14年稳居广西百强民企首位,成为广西首家千亿民企。该公司构建起从矿石加工到高端钢材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显著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有力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创造3.5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各族群众前来就业。在农业方面,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香糯、八角、肉桂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通过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截至目前,已建成10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面积超5万亩。同时,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50多家,带动1万多名群众参与特色农业种植和加工,人均年收入增加约 2万元,实现了增收致富。三是完善基建,织密交通路网。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新建并拓宽了南宁吴圩至上思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等多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加快铁路建设,有效提升人员和货物运输效率。2023年12月27日,我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口岸、广西首条跨海高铁 —— 防(城港)东(兴)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穿山、跨海、临边,正线全长46.9公里,让“海上跑动车”“足不出站就能看海”“坐上动车到国门”从梦想变为现实。截至2024年底,全市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完成425.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0%;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完成54.46亿吨公里,增长2.9%。全市已建成通车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形成了铁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据统计,“十四五”以来,防城港市在公路、铁路方面的投资约225亿元,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得到加速推进。四是吸纳人才,扎根边疆建设。防城港市先后出台《防城港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防城港市关于加强引进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紧缺高层次人才。自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各类专业人才5000余人,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支持。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创业培训50余期,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亿元,惠及返乡创业人员800余人次,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涌现出优秀退役军人黄双盼等一大批乡村致富“带头人”。

二、扩大开放,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一是发挥陆疆优势,繁荣跨境贸易。东兴口岸作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之一,近年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通关效率。2024年,东兴口岸(公路口岸)出入境人员达 858.1万人次,同比增长54.6%,沿边口岸出入境人数排全国第一。口岸周边配套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了众多物流和电商企业入驻。大量中国商品经东兴口岸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同时,东盟特色商品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繁荣的跨境贸易景象。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26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防城港市与越南进出口总额约380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约18%。同年8月29日,中国防城港市跨境产业(越南)合作对接会在越南下龙市成功举行,会上共签署18项合作协议,总签约贸易额达202亿元人民币。此外,2024年12月5日举办的2024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暨产业合作活动周,会展规模扩大,商品展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商品展位约500个,除中越企业外,还有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多国企业参展。二是深耕海疆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能源产业,努力打造广西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防城港样板”。在海洋渔业方面,推动现代化、规模化养殖,扩大了深水抗风浪网箱、海水排筏吊养等特色养殖,建设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金鲳鱼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等多个高标准海水养殖基地,成功打造了“防城港金鲳鱼”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海洋旅游业蓬勃发展,金滩、簕山古渔村等滨海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例如,边海之城、国门东兴2024年接待游客1595.17万人次,同比增长12.42%;旅游总收入超140亿元。据东兴边检站统计,2024年入境边境游游客超16.3万人次,团数1.49万余个。与此同时,2024年“北部湾开海节”期间,防城港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20.94万人次,同比增长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9.5%,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繁荣。三是深化双边交流,共谋跨国合作。对东兴口岸、峒中口岸等重点口岸进行升级改造,优化通关流程,面向东盟口岸大通道已具格局。如今,东兴口岸货物通关时间已从数小时大幅缩短至半小时以内。2025年2月25日,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标志着中越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为两国人员往来、旅游合作和经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开通中国东兴至越南芒街段国际直达客运专线,举办2024年中越跨境交流竞跑、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等赛事以及国内首部反映中越两国人民民间友好交往的边贸题材影片《边海》的成功上映,进一步加深了中越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防城港力量”。

三、文化传承,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一是完善设施,丰富文化生活。防城港市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文明涵养,先后建成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基地,为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覆盖所有县(市、区)并实现100%免费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农家书屋建设在广西率先实现100%覆盖。将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全市330多个行政村(社区)各配备一名文化专管员,负责做好文艺培训、文化宣传、文体活动组织和农家书屋管理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举办端午节、京族哈节、瑶族阿宝节、“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以京族哈节为例,每年举办哈节期间,吸引各地游客超20万人次,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创新发展,焕发文化活力。防城港市坚持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旅游业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发布多项惠民旅游政策,先后出台《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防城港市关于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防城港市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行动方案》等多部文件,大力推进“一键游广西”建设工作,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旅游服务。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例如,京族的独弦琴艺术,通过与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结合,创作出10余首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作品,在各大音乐平台播放量累计超500万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三是融合文旅,促进协同发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东兴京岛风景名胜区、上思布透温泉景区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2024年,东兴京岛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数量达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5亿元,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共赢。此外,上思县十万大山布透温泉景区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打铁花、舞狮和舞龙等多项非遗技艺展示,更是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游客在欣赏艺人们高超技艺的同时,也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澳門賭場 十大玩彩信誉平台 金沙国际线上娱乐平台 十大信誉博彩公司 十大网赌信誉网站 台州市水利局 武威市科技局 六安市科学技术局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