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川县通过完善夜校“软硬”建设、建立“三进三同”制度、联动机制振兴乡村等措施,探索建立村级“石榴籽·夜校”(以下简称夜校),推动统战工作向行政村延伸。
完善夜校“软硬”建设。联合党校、财政、住建等7个单位实施三年村级“石榴籽·夜校”宣传教育阵地规划建设,其中2025年由9个统战成员单位对所帮扶的联系村进行试点打造,打造一批集统战学习、宣传、展示和活动于一体的村级“石榴籽·夜校”统战宣传教育阵地。据统计,打造17个村级夜校,开展学习教育56场次、实践成果展示13场次、10万余人参与。联合党校、高等院校设置夜校精品课程,把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夜校课程内容,把统一战线知识纳入夜校年度工作计划,根据统战不同领域和范围制定不同类型培训课程和内容,并以民族歌舞、彩调小品、摄影音乐等多元化呈现统战知识和故事。目前设置12个类型60种课程,培育夜校民间老师25人,授课100余次。
建立“三进三同”制度。按照就近原则、挂点原则、选派原则,建立“三进三同”制度,在全县范围组织统战成员单位、统战工作对象和统战工作范围实施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和同学习、同宣传、同交友活动,统战成员单位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用1天时间到联系点村级夜校与村级统战干部开展“三同”活动,新调入或新录入统战成员单位公职人员,每月至少用2天时间到居住就近村(社区)夜校开展“三同”活动。目前,统战成员单位领导干部到联系帮扶村开展“三进三同”活动300余人次,23个新调入(任职)统战干部列入“三进三同”活动对象。3月11日,灵川县首个社区“石榴籽·夜校”在九龙社区揭牌成立,县乡统战干部115人与社区居民结对参与“三同”活动,发放统战资料1000余册。
联动机制振兴乡村。以“石榴籽·夜校”为平台,完善“三进三同”统战干部花名册,组织“三进三同”统战干部(或单位集体)到夜校开展“我为乡村献一技”,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每年到所在联系村夜校开展至少2次以上的电商、书画、直播、彩调等技术运用培训。目前,发挥侨届力量开展技艺培训13场;组织新联会开展绘画、电商培训100余场次。同时,统战部、工商联通过新联会、知联会等载体,组织统战人士加强宣传培训文化传承、民间技艺、非遗展示等统战工作,以统战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如公平乡联合村以夜校为载体组织新联会指导成立“同心·国画室”,吸纳成员23人;兰田瑶族乡以夜校为载体组织成立造纸工艺、制作草龙等非遗文化队5个,培育县级非遗传承人59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