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东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挖掘各乡镇的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镇一节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红色土地上绚丽绽放。
民族瑰宝焕新彩,团结花开别样红。在百色这片红色热土上,田东县以民族文化为纽带,创新打造一镇一节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将民族文化谱写成激昂奋进、和谐共融的动人乐章,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全县10个乡镇因地制宜,深挖民族文化富矿,让传统节庆成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力磁场,实现“月月有活动、镇镇有特色、人人共参与”的生动局面。通过“民俗文化+”模式,让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走出一条文化润心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色路径,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解码文化基因库,激活传统新动能。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基因库,精心梳理壮族嘹歌、排歌、侬歌,瑶族金锣舞、唢呐,蔗园山歌、舞龙舞狮、民间戏曲以及手工刺绣等多元民族文化,致力于传承与弘扬。通过民俗文化活动特色平台,融合“演艺”“赛事”“研学”模式,将古老艺术引入现代生活。平马镇龙舟文化节将壮族传统龙舟竞渡与现代体育赛事结合,搭配壮族歌舞演艺,让人们在感受体育激情的同时,深度领略壮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朔良镇百灵歌圩节则通过嘹歌演唱赛事,让游客深入了解壮族嘹歌文化。这些举措不仅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重焕生机,还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推动了当地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
节庆经济新引擎,铺就共富新赛道。“民俗文化+”品牌撬动文旅融合杠杆,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全县10个乡镇每年举办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周边民宿入住率增长35%,特色农产品销售增长48%,文创产品年产值超500万元。建立经济服务专班,推出特色产业培育计划,打造了5个特色产业园、1个新能源基地。2024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01%、13.05%,带动上万名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交往交流新范式,共筑精神新家园。依托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创新构建民族团结机制,打造“回娘家”“民族团结长桌宴”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品牌,成为各族群众情感交融、文化互鉴的重要纽带节庆现场,精心设置的民族文化展示角热闹非凡。壮族七里刺绣与瑶绣的技艺切磋交流,山歌与唢呐的跨界融合创作,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作登瑶族乡的布努节更是别出心裁,推出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游客们可以亲身参与瑶绣制作,学习金锣舞,让非遗文化从抽象概念变得可观、可感、真切可触。组建“石榴籽文艺活动队”,将民族团结故事编成壮剧、排歌等巡演。建立节庆志愿服务制度,三年来累计组建的跨民族志愿服务队解决群众困难1000余件。如今,“过节一起忙、有难互相帮”已成为田东各族儿女的生活常态。
数字赋能新突破,云端绽放团结花。充分利用数字平台,运用VR技术还原传统节庆场景,开发“民族文化数字图谱”。平马镇龙舟赛引入5G直播技术,实现360度全景观看;义圩镇七里彩调节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对歌”的新颖形式,吸引大批观众,线上线下互动热烈,让七里彩调这一文化瑰宝得以广泛传播。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模式,带动芒果、圣女果、香米、香油等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3亿元。数字技术的加持,让传统文化突破时空界限,在更广范围促进民族情感共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