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县教育系统立足边疆教育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组建19个宣讲团,分别深入全县38所中小学校、县直公办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谱国门民族团结新篇章”主题宣讲活动,累计覆盖师生40000余人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实践经验。
内容深耕,厚植家国情怀根基。深挖历史与现实资源,让宣讲内容既有厚度又有温度。以镇南关大捷等经典战例及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70余年的感人事迹,融入大新本地壮族等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非遗技艺展示、民俗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家国情怀具象化,有效增强了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守边护边、践行民族团结的行动自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多维融合,构建和谐校园生态。注重将宣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全县各学校积极响应,以主题班会为阵地,开展民族团结主题讨论凝聚思想共识;以手抄报、黑板报创作等为载体,引导学生用艺术语言展现民族团结的美好图景;以文艺汇演、民族文化节等活动为平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在学科教学中,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挖掘教材中的民族团结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形式,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校园氛围,推动各民族师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进一步巩固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
长效推进,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以宣讲活动为契机,凭借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强大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指标,持续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定期组织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民族文化交流节等活动,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通过制度化、体系化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持久动力,以边疆教育的生动实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国门校园常开长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