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桂林市多措并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2025-04-30 15:05     来源:桂林市民宗委     作者:陈鹏,何雁容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桂林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教育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五个共同”理念,助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领导

桂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桂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桂林市贯彻落实〈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分工实施方案》,将铸牢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探索高校与党校协同发展新模式,发挥校地合作优势,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创新研究。桂林市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共建,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桂林研究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宣讲教育、实践创新等“六大基地”,2024年以来全市开展“百里漓江石榴红”“红领巾巡讲”“桂姐姐宣讲”等主题宣讲40余场,参与群众10万人次。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1篇(《灵渠在新时代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的路径》),全区民宗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1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4篇。

二、融入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体系,成为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成为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发现场教学、长课、微课、案例访谈等不同教学形式的铸牢课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评比,20名教师18门课程获奖,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基层有人懂,有人抓。2024年以来市县两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举办主体培训班次38期,培训各级干部1.2万人次。通过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大讲堂,邀请蒙曼、李俊清、王延中、王志等专家来桂专题授课,提升铸牢教育的权威性、指导性。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评星定级的全过程各环节,制定统一且严谨的标准与规范要求,为全市各级党组织提供清晰明确的工作指引。

三、融入国民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方面,桂林有广西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大思政课”教育内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广西师范大学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2024年12月,举办了首届同心共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推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2门专题课、1节主题活动课参加教育部精品课评选,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育方面,全市中小学深入实施“八百工程”,遴选10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开展100名党史宣讲员进校园活动,通过团(队)日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研学实践、非遗体验、“小手拉大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民族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纳入教育教学各阶段、各环节,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新时代中华民族接班人。每年“广西三月三”期间,各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文艺表演、民族体育竞赛、民族美食制作等活动,将共同体意识深植每个学生的心田。组织桂林中小学生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学生开展“线上手牵手·共话民族情”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76批10000人次,增进各地方各民族学生的互相了解和“五个认同”。全市各中小学校100%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100%使用国家统编教材,88%以上的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任务。全市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所、自治区示范学校3所、市级示范学校75所;获评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9所。

四、融入社会宣传教育,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载体

挖掘桂林文化底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桂林万年文明史,华南底蕴地》,桂林博物馆的“画里人家·桂林民俗文化陈列”“美美与共·桂林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银饰展”,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抗日烽火映桂林》,灵渠博物院的《古韵灵渠·三月三文化交响曲》等文博展览,通过图文结合和数字影像技术,讲述桂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龙胜平等镇广南村入选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演,“古运河·灵渠”获文化和旅游部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优秀案例。举办精品文博展览、文化进万家、移动美术馆等文化惠民活动130余场。桂林作家光盘、黄芳荣获第13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文献史诗话剧《守护》获第十二届广西剧展桂花银奖。新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2名、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非遗保护平台20个。

注入共同体内涵,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桂林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全过程,加快落实《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民族团结+文旅融合”,不断扩大旅游促“三交”覆盖面,让游客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中、在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里感受桂林之美,感悟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灵魂所在。坚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融入旅游景区规划,培育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旅游线路、演艺活动、旅游宣传品、主题游活动,让旅游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2024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52亿人次、同比增长9.14%,实现旅游收入1890亿元、同比增长9.77%。成功举办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等全国性文艺活动,策划推出“桂林抗战文化城”主题线路、“桂林艺术节+文旅”等精品线路。举办了2024年中国城市青少年篮球联赛桂林站、桂林摩托车全国邀请赛、桂林马拉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400余项,累计参与各族群众超60万人次。

发挥媒体平台作用,讲好桂林民族团结故事。市融媒体中心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头条等平台,发布铸牢意识宣传视频2000余条,总点击量超260万次。紧抓“小砂糖橘游东北”“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桂林艺术节、灵渠申遗、西南剧展80周年等开展事件营销,与国内知名媒体合作联动文化名人、艺人开展桂林文旅宣传,持续讲好桂林故事。桂林获评“年度微博最具热度国内游城市”“桂林—山水与人文交融的奇遇”荣获“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国际传播优秀案例。桂林“躺平式漂流”、外国游客割稻谷砍甘蔗等体验项目火爆出圈。承办“港澳青年看祖国”走进桂林、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交流等文旅活动。东博会旅游展区焕新升级,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大会、灵渠论坛专业包容,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推介会亮相维也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博彩平台推荐 澳门金沙线上博彩娱乐 十大彩票网赌平台 赌球平台推荐 赌球平台推荐 福建省水利厅 承德市林业局 镇江市林业局 昆明市科技局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