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该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民生服务和推动发展等多方面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一、思想引领,筑牢共同意识根基
巴马瑶族自治县始终将思想引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重要内容,推动学习常态化、系统化。通过读书班、专题研讨、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二、组织建设,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在组织建设方面,巴马瑶族自治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民族聚居地区,加大党组织覆盖力度,确保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自治县党委统一领导下,由自治县党委常委会牵头负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乡镇各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三、队伍建设,锻造民族团结先锋
巴马瑶族自治县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通过举办培训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民族团结进步先锋队,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锻造了一支坚强的先锋队伍。
四、民生服务,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在民生服务领域,巴马瑶族自治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力度推进巴马高中扩建项目建设,谋划新建巴马民族高中,逐步消除高中大班额,提升高中教育质量。落实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和帮助。2024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2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7人。
五、推动发展,实现民族团结与经济繁荣双赢
巴马瑶族自治县结合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长寿养生旅游、特色农业等,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落实自治区“强产业”三年行动要求,围绕木材加工、能源、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文化和旅游、物流、交通运输等向海特色产业链,全力打造向海经济产业链。同时,加快推进巴马城镇化发展,围绕长寿巴马建设,科学谋划城区发展布局,高质量建设巴马县城。强化深圳河池对口协作,共建“菜篮子”、农产品示范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食品谷巴马基地。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东博会和峰会,宣传推介巴马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及名特优农产品,推动巴马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县域内的红色景点、自然景观、康养资源等,打造自治区级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具有巴马革命老区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产业。结合每年有10余万人次“候鸟人”到巴马旅居的实际,通过组建巴马国际“候鸟人”协会服务管理工作站,推动“老巴马人”以“我在巴马等你来”的热情为“新巴马人”营造“来了就是巴马人”的温情氛围,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搭建起候鸟人之间、候鸟人与当地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营造出一个和谐、包容、温馨的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