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桃城镇新兴社区于2019年10月成立,是大新县为服务该县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立的一个社区。近年来,该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创新推行“人大代表+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推动各族群众在新家园中守望相助、团结奋进,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团结”的新路径。
聚焦“聚心”工程,架起党群“连心桥”。为破解“搬得来、融不进”难题,人大代表牵头建立“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办单”服务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组织各族群众共商社区治理、环境整治等事项,解决公共设施完善、就业帮扶等民生问题。人大代表主动调解矛盾纠纷,实现小区连续三年“零上访”。此外,推行“连心卡”制度,公示代表联系方式,24小时响应群众诉求,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施“赋能”行动,铺就共富“幸福路”。人大代表立足实际,推动成立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整合江门市江海区对口帮扶资源及粤桂协作机制,利用11个帮扶车间及配套商铺,举办多民族专场招聘会19场,开设民族特色手工、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7期。通过“代表+企业+农户”模式,帮助326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显著提升各族群众收入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打造“融情”品牌,共绘团结“同心圆”。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人大代表组织举办春节联欢、社区邻里节等活动,邀请各族群众参与歌舞表演、包粽子、打油茶、舂糍粑等民俗体验,让文化交流成为增进感情的纽带。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民族团结示范户”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和睦共处。
健全“长效”机制,夯实治理“硬根基”。人大代表推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长效机制,将民族团结工作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及年度考核。定期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850余份,举办专题讲座6场,提升群众民族团结意识。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走访调研,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为和谐家园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