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北芬村探索“12345”工作模式 共建共享“五个家园”

2025-06-02 09:10     来源:桂林市象山区民宗局     作者:彭飞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北芬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自身特点深耕细作,创新“12345”工作模式,深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凝心聚力推进“五个家园”建设。2022年12月,北芬小村被评为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2022年7月,被确定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2024年2月,北芬村党支部被命名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

一、围绕“一条”主线,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北芬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在党建引领、载体打造、意识浸润等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形传神,深化载体打造。活化学习平台,把基层党组织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堡垒”,搭建“村委+自然村+包村工作组+包联单位+企业”联建平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小村文化室、各村宣传栏等地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平台,将具有共同性、代表性、引领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潜移默化地增强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二是以感铸魂,推动意识浸润。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化广场、群众文艺队伍等资源,在春节、“三月三”、中秋等特定节日期间,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电影进乡村”文化惠民展演、“润心田野”实景宣讲、“民族情浓三月三·农家书屋漫书香”、“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系列主题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融合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三是以文化人,涵养新风入心。以文化小院、乡村书院、文明庭院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村民崇德向善,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塑造文明乡村新风尚;评选“ 党员示范户”“最美象山人”“十星文明户”“好家庭”“好邻居”等,引导各族群众“比学赶超”,把村规民约“种进”群众心田。

二、打造“五方”联盟,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北芬村通过打造“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大党建品牌,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五方联盟”共建共创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治理优、村民富”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一是“村企”联盟共赴“振兴路”。北芬村与辖区内侗情水庄、金藤农庄、金鞍马术、醉仙谷、思江畔·北芬田园综合体等经营主体深化合作,采取“支部+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村企”经济互补、产业协作、利益互嵌。近年来,全力推进北芬金鞍马术场扩容100亩,努力打造乡村马术“村马”品牌;开发“古村落”,推荐各族村民到侗情水庄从事民俗文化表演、民俗手工艺品打造、民族特色饮食制作等工作,就近解决300多人就业问题;打造“吃、购、玩”一体的北芬精品游,每年客流量超100万人次。二是“村村”联盟共唱“幸福歌”。北芬村秉持“共富”理念,主动整合北芬小村“红枫谷”、四合村“下月古道”、阳家村“网红铁路”、红光东村“田园摄影”等特色旅游资源,实现“兄弟村”资源优势互补、产业抱团发展,协力奏响共同富裕的“田园牧歌”。三是“村校”联盟共奏“人才乐”。村委积极与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等学校对接,邀请其到北芬村开展“迎乡贤、储人才、促振兴”等共建活动,组织“送教上门”“送课下乡”,把更多专业技术、先进理念带到乡村,为各族群众“蓄能充电”。四是“村+包联单位”联盟共谱“发展曲”。以象山区包联制度为纽带,以村支部为轴心,与包联责任部门共建联盟,利用区直包联部门职能优势,有力撬动各类资源,为北芬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持,为各族群众的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赋能北芬发展。五是“村+社区”联盟共绘“同心圆”。围绕“党建引领、协同合作、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探索“村社联动”模式,与平山街道猴山社区签订共建“契约书”,打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通道,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促进“三交”融合,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北芬村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将“流动”变为“融居”。一是共居共学促“交往”。北芬村是多民族互嵌共居的村落,村里有多民族融合的家庭,辖区有多民族融合的企业,学校也有多民族融合的班级,各民族空间上相互嵌入,情感上相互包容。在乡党委的指导下,北芬村组建了“筑梦北芬”特色宣讲工作队,向各族群众传播党的声音、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组建“北芬一家亲”微信群,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上学习。二是共建共享促“交流”。以“北芬微谈”为载体开设“百姓说事室”,通过面对面唠家常、听诉求、话未来,真正让各族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谈、理有地方讲”。近年来,通过“北芬微谈”促进各民族交流,完成了3个自然村的自来水安装、45盏路灯安装、1公里机耕道维修、4.3公里道路硬化、304米围栏修护。三是共事共乐促“交融”。本着“用好邻里人、办好邻里事、筑牢邻里情”的原则,村委组织各族群众组成一支“北芬志愿服务队”,提供“政策宣讲、助学支教、医疗健身、文化文艺服务、科学科普、法律服务”八项志愿服务。将各族群众凝聚在共同的事业中,通过“共办一件事、共享一份情”打破交往壁垒,实现从“共处”到“共融”的升级。

四、践行“两山”理念,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北芬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切嘱托,坚持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一是落实“两个保护”守护青山绿水之美。村“两委”干部全面落实“两个保护”责任,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定期巡河、巡林,组织力量开展西干渠、牛过河等中小河流整治,及时筑牢生态环境屏障。二是聚力“风貌提升”守护宜居家园之美。以“三清三拆”、人居环境风貌提升行动为契机,采取乡党委谋动、村支部推动、党员先锋带动、各族群众行动“四动”工作法,拆除偏房、雨棚、风水墙等170多处,清理垃圾、杂物180处,清理沟渠2800多米,改造房屋116座,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安装路灯30盏,建成“三微”景观30处、生态停车场2个,文化广场1个、凉亭2个,极大改善了北芬村各族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落实“四项”举措,共建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北芬村坚持用法治方式实施和管理村内事务,引导各族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一是建立“一个”村委综治中心。在村委会办公大楼打造“家门口”的综治中心,中心采取“以训代会”的方式,积极组织各族村级网格员参加法律明白人、矛盾纠纷分析研判等业务工作培训,提升网格员入户信息采集录入、矛盾纠纷调处和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的能力。二是构筑“一张”村级服务管理网。全力推进“党建+网格”治理模式,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村支部书记为网格长,按3个自然村划片管理,党员在每个单元格中定岗联户,把纠纷化解任务落实到每个网格,确保化解纠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三是制定“一份”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清单。实行矛盾纠纷清单化管理,落实“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化解清单”制度,对每项问题进行逐一销号,坚持做好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四是组建“一只”银发调解队。北芬村立足实际,发掘乡村银发团体精通当地语言、了解地方历史、熟悉本土风俗习惯、在村内具有一定威望的优势,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支书、老主任、老村长、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家族耆老组成的“银发调解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澳门博彩官网 体育博彩 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 澳门威尼斯大赌场 全网最大的彩票娱乐平台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 玉树藏族自治州科技局 舞钢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大理白族自治州科技局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