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13日至15日,百色市区域公用品牌“百香百色”应邀参加在浙江义乌举办的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推介活动暨第19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此次活动由浙江省民宗委、浙江省妇联主办,百色市“百香百色”作为广西唯一代表,携壮锦、绣球、麽乜等20余项非遗手工艺品精彩亮相,向全国展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成果。
边疆非遗绽放江南,多民族文化共谱新篇。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的展区内,“百香百色”展位以“匠心传承民族艺 之江同心谱新篇”为主题,以壮锦纹样为视觉主线,搭建起3米×3米的特色展示空间。展位中央,金黄凤蝶纹壮锦托特包与花开燕语纹小方包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其图案源自汉代壮锦几何纹与动植物纹,经现代设计改良后,成为兼具传统美学与实用价值的时尚单品。据百色市百香百色公司代表陈欣瑜介绍,品牌涵盖全市12个县(市、区)400余款产品,此次参展的25件展品均从“百香百色”展示馆直调,包括壮锦团扇、中草药绣球、麽乜胸针等核心非遗手作,其中壮锦围巾以960元的零售价展现高端手工技艺,而18元的绣球礼盒则体现了非遗产品的亲民化设计。
活动现场,凌云县壮族金鱼帽与虎鞋套装尤为引人注目。这套新生儿服饰以“辟邪平安”为寓意,女孩帽绣蝶花、男孩帽绣鸟球,虎鞋鞋面绣制牡丹与鹭鸶,象征“荣华富贵”“一路荣华”。2018年,该技艺入选广西非遗名录,如今通过“百香百色”品牌走向全国,年销量超万件。右江区麽乜更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其造型源自壮族“龙与太阳”传说,内填艾草等十几种草药,兼具驱蚊安神功效。经创新设计的麽乜钥匙扣、发簪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2024年带动当地500余户家庭增收。
从千年技艺到现代生活,非遗创新激活乡村振兴。在6月13日的品牌推介环节,陈欣瑜以“让非遗在生活里开花结果”为题,向国家民委、文旅部等与会领导嘉宾讲述百色非遗的“活化”之路。壮锦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从汉代萌芽到明清鼎盛,如今通过宽幅织机革新与图案设计改良,衍生出笔记本、围巾等20余种现代产品。靖西壮锦厂传承人李村灵通过“非遗进校园+直播带货”模式,使壮锦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300余名绣娘就业。
绣球的创新同样成果斐然。靖西绣球采用“堆绣”工艺,12瓣造型代表12个月,承载美好祝福。除传统定情信物功能外,现开发出中药绣球锤、绣球大圈扣等实用品,靖西市年产能达50多万个,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百香百色”品牌通过统一品控、渠道整合,将分散的家庭作坊纳入标准化生产体系,使非遗产品从“手作零散销售”向“品牌化规模经营”转变。
区域公用品牌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次参展是“百香百色”品牌首次跨省亮相全国性展会,也是广西民族手工业“走出去”的重要尝试。据悉,品牌以“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既保留壮、瑶、苗等7个世居民族的文化基因,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让非遗“可触摸、可佩戴、可收藏”。活动期间,“百香百色”与浙江、海南等省份的民族手工业者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产品研发、渠道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
展会现场,一位浙江客商在体验麽乜制作工艺后表示:“百色的非遗产品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时尚感,特别是壮锦包的纹样设计,完全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求。”。
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更让百色非遗在“走出去”中实现“活起来”。正如陈欣瑜在推介结语中所说:“每一针、每一线、每一个纹样,都是百色传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未来,“百香百色”将继续以品牌为纽带,推动民族手工业融创发展,助力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