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等县东平镇利益村因地制宜,积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革命,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群策群力,变废为宝,筑巢引凤,创新探索出一条利用废弃矿荒山发展山油茶、竹子产业,形成“茶油飘香、竹韵悠长”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带动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增收致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党建引领,产业转型促发展。面对锰矿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东平镇利益村党总支以党建引领破局,创新三项举措推动绿色产业转型。一是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将1200亩废弃矿山改造为山油茶种植基地,实现“矿场变青山”的生态蝶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创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形成集体投资种植、统一经营管理、按股分红的运营模式。目前基地已优先吸纳周边200余名村民(含脱贫户)就业,未来盛产期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三是构建“长短结合”产业链条,利用5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开发400亩荒山,采取“山油茶+甘蔗”复合种植模式,以甘蔗短期收益反哺油茶长期投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利益村通过党组织引领、产业转型、机制创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村庄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二、筑巢引凤,立“竹”资源促增收。利益村依托5000亩闲置林地资源,引入粤桂协作帮扶资金380万元,联合崇左市天禧农业科技、广西桂竹天笋农业科技两家企业,打造千亩竹子产业示范基地,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麻竹、白玉甜笋种植基地及加工车间,已种植竹子1175.4亩,预计三年后年产值达352.62万元。利益村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外包等模式,带动300余人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20万元。同步实施技能赋能工程,组织周边200余名农民开展苗木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未来将扩种至5000亩,配套建设加工车间和冷链仓储设施,延伸产业链条。依托订单农业模式,定向供应区内造纸企业和螺蛳粉龙头企业“螺霸王”竹笋原料,推动“生态竹”向“品牌竹”升级,形成“百姓富、生态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三、创新模式,产业融合促共富。利益村依托千亩山油茶基地,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出一条“上有油茶树、下有星油藤,集体有收益、农户有收入”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建设1000亩“山油茶+星油藤”连片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基地在增加农户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可以提供管护、采摘等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山油茶+星油藤”套种可以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增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两大问题,激活山油茶套种星油藤产业成为镇域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把“山油茶+星油藤”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项目,拓宽农民致富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