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防城港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巩固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推进示范区建设,打造特色品牌。以“五个家园”建设为抓手,着重围绕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四种类型,因地制宜打造自治区、市、县区三级特色品牌共13个。如指导港口区金湾小学融合中医药文化,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厚植各族学生文化认同;防城区高林村深耕“文化+治理+旅游”模式,塑造“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品牌;上思县老乡家园以“红石榴”为主题,大力构建各族群众文化交流与技能培训阵地;东兴市京族学校积极开设非遗课程,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东兴竹山村以文旅融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山海相连地标广场等精品旅游路线。
开展调研宣传,选树典型标杆。争取自治区民宗委支持,组织对世居民族京族开展蹲点式调研,组织30名央地媒体记者深入防城港东兴市开展“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主题宣传,聚焦东兴市山海相连广场、竹山村、侨批馆等特色场景,挖掘民族交融、兴边富民实践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生动范例与舆论支撑。同时,积极参与第十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推荐东兴市、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防城区检察院3个单位参评并完成自治区核验相关工作。
深化宣传教育,凝聚民族团结共识。开展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调研,以广西“三月三”为契机,在全市开展“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统战部、网信办和市教育局、司法局等6部门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月各类活动,全市共开展宣传月文艺演出、民族团结杯全国毽球邀请赛等活动192场,发放宣传宣传资料约36000份,参与活动各族群众近10万人次。
践行 “三个意义”,赋能改革发展实践。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造福各族群众的“幸福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上半年以来,争取中央、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3050万元,计划在全市组织建设屯级道路、产业发展、以奖代补等项目28个,受益群众将达3.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1.11万人。截止5月底,已开工项目26个,其余2个项目正按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资金支付进度为52%,项目进度为55 %。指导民贸民品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国家贷款贴息政策,积极推动优惠政策“变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缓解生产经营压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试点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联合市人大到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开展《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处理情况调研工作,开展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等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全力推进民族村寨与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