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机制保障+阵地支撑+平台赋能”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生态。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县委统战部牵头+民宗部门统筹+乡镇主抓+村(社区)落实“四级联动机制”,将民族互嵌式发展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和绩效考核体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行动计划,配套制定社区共建、就业帮扶、文化传承等6个专项方案。每年设立民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互嵌式社区建设、双语教育提升等项目。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评估,通过“互观互检”查短板、促提升;同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互嵌式发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夯实阵地建设,促进文化交融。打造“石榴籽”社区示范带。在灵川镇、潭下镇等民族聚居区建设九龙社区、七彩社区等互嵌式示范社区,创新“1+N”服务模式(1个党群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文化驿站、调解工作室等N个功能空间),开展“邻里节”“非遗展”等活动,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九龙社区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积极构建文化浸润矩阵。截至目前建成同心文化广场11个、非遗传承基地5个,修缮瑶族歌堂、灵岩风雨桥等特色建筑11处。同时,在灵川镇、潭下镇、海洋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增设“民族文化交流角”“民族之家”“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置双语导览、文化展示墙等设施。同时依托文化广场创新“文化集市+非遗工坊”模式,每年举办跨民族文化展演10余场次。
创新服务平台,深化交往互动。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建机制,在兰田瑶族乡打造高山茶叶、中草药等特色产业联合体3个,带动1200余户各族群众年均增收1.2万元。在灵田、公平等乡镇建成“同心书画室”,为各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业务指导等服务,累计为50余户脱贫户实现月增收2000多元。织密服务网络。在乡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石榴籽”服务平台,集成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语言翻译等6项功能,设置“微心愿”征集模块,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件。创建交流交融品牌。持续举办“漓江畔·民族情”文化节、“古韵灵川石榴花开”摄影大赛等品牌活动,打造“民族青年说”“同心研学路”等特色项目,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活动30余场次,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体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