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区高德街道赤西村被誉为北海的后花园,是第五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2025年5月23日赤西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的美誉,一个星期后该村列入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观摩点。海城区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载体,投入约3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在赤西村建成345米长、4米宽的“铸心路”。这条道路不仅承载着全村各族群众安全出行的殷切期盼,更是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凝聚着各民族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磅礴力量。正因如此,它被赋予“平安路”“致富路”“团结路”三重精神内涵,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之路,引领各族群众在同心筑梦的征程上稳步前行。
一是筑牢安全屏障,铺就“平安路”护民生。过去,赤西村民出行依赖209国道,而该国道车流密集,被村民称为“风险路”。“铸心路”建成后,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它不仅成为村民日常出行的新通道,让村民能够安全便捷地往来;在应急救援方面,自“铸心路”通车后,应急救援车辆进出村庄更加顺畅、快速,成功保障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让出行安全感持续提升,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民生基础。
二是激活产业引擎,打造“致富路”促发展。赤西村拥有丰富的农文旅资源。修好的“铸心路”如一条银色脉络,将赤西研学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罗汉松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紧密串联。以食用菌产业为例,冷链物流能够通过“铸心路”直达田间,降低运输成本。食用菌的产量逐年递增,目前年产菌棒达60万棒,占北海市场份额70%,年产值超3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带动500多名群众就业。赤西研学基地4年来也吸引了7万多各族青少年参与研学活动,仅2024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8.7万元。依托交通改善,产业蓬勃发展,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的红利,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携手同行,以发展实效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向心力。
三是凝聚团结合力,架起“团结路”强根基。在“铸心路”的修建过程中,全体村民舍弃个人利益,主动让出自家土地修建道路,让地面积达1300余平方米。村民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担当,将个人得失融入集体福祉,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心路”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通途,更成为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将各族群众紧紧联结。如今,赤西村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愈发浓厚,在共同奋斗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