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山新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五个家园”建设,将发展五彩椒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抓手,创新产业运作模式。如今,连片五彩椒种植基地里,紫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迎风摇曳。五彩椒特色产业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的动人乐章。
荒地变良田,彩椒产业托起幸福梦。山新村巧抓撂荒地整治机遇,充分发挥滨海地区彩椒种植的温差优势与反季节生产特点,培育壮大彩椒特色产业,为各族群众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筑牢经济基石。通过创新“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联建模式,盘活350亩撂荒地,发展五彩椒特色产业,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资源变资产,年均增收1500元,助推建成1500平方米现代化深加工厂后,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标准化加工工艺,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5倍。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价值跃升。同时,工厂配套建设的冷链仓储系统和电商直播基地,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让五彩椒产品远销全国,让250户各族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托起各族群众的幸福梦,让沉睡的荒地重获生机,厚植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之花。
联农带农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蓝图。山新村以五彩椒产业为纽带,创新构建“土地流转+务工+技能培训”的联农带农机制,生动践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的发展理念。在种植环节,五彩椒产业基地长期聘用本村居民。在加工环节,为各族群众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在销售环节,积极拓展线上销售,电商直播间里主播们身着民族服饰,在镜头前讲述“一颗彩椒的民族团结故事”,日均带动5000单销量,吸引壮、汉、瑶等多民族青年共同创业。基地定期开展种植技术、电商运营等培训班,增强就业造血功能,促进各族群众代际交流和技能互补。这条“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既解决了留守老人就业问题,又为各族青年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劳动中绚丽绽放,谱写了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的生动篇章。
文化融合打造滨海特色金名片。山新村积极探索“五彩椒+”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以彩椒种植基地为载体,打造出一条独具滨海特色的产业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彩椒与滨海文化的深度契合点,当地精心培育“滨海彩椒”文化IP,在产品包装上,巧妙融合港口区地标建筑、海波纹样等民族文化符号,在加工工艺中,创新研发“渔家腌椒法”等特色技艺,使产品附加值提升,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文化代言人”。在此基础上,山新村正打造集“彩椒观光园+非遗工坊+研学基地”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各族游客可体验彩椒采摘、传统腌制、民族美食制作等特色项目。这种“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彩椒产业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如今,这颗融合了滨海风情与民族文化的五彩椒,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山新村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展现了各族群众共建“五个家园”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彩椒产业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