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深圳市福田区与南宁市隆安县结对以来,两地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协同合作,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成果丰硕,携手绘就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人才交流:搭建民族互鉴桥梁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福田区与隆安县积极推动人才交流,为两地各民族搭建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桥梁。2021年至今,福田区累计选派教师60人次、医护专家49人次到隆安县开展支教支医工作。支教教师不仅带来东部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传递沿海发达地区的多元文化与开放思维,拓宽当地学生视野。如,支教教师邬曼君在隆安·深圳福田实验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进课堂”德育特色课程,她将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及民族英雄故事巧妙地渗透进课堂,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体验。来自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杨大浩等医疗专家通过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示教手术、病案讨论、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传授先进技术和医疗经验,填补了隆安县医疗技术多项空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同时,隆安县派出教师287人次、医护人员32人次到福田区学校、医院跟岗学习,深入了解先进的教学以及医疗技术、管理经验与发展模式。此外,还鼓励福田、隆安两地学生开展书信往来、线上交流活动,增进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从小培养民族团结意识。这种双向互动交流,让各族干部群众在相互学习中增进理解,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产业协作:共筑民族发展基石
产业协作是推动两地发展、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支撑。2021年至今,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3亿元支援隆安建设2个粤桂协作产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定制”厂房、标准厂房、冷链仓库等,补足县内产业深加工短板,延长上下游产业链,为招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利用粤桂协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2个粤桂协作产业园区已引导涉及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区内外企业86家入驻,吸纳4000多名劳动力就业。产业发展不仅带动经济增长,更让各族群众在快乐工作中紧密相连,增进彼此情谊。此外,福田区通过帮助申报“圳品”“深圳农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设立消费帮扶专柜、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购买隆安农特产品作为工会节日慰问品等,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让隆安火龙果、香蕉等特色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在消费帮扶过程中,福田区各族群众踊跃参与,品尝隆安特色美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2021年以来,隆安县向广东销售农特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3.75亿元,惠及脱贫人口5万余人次。这种以消费为纽带的帮扶模式,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又增进两地各族群众情感,凝聚起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就业帮扶:铺就民族共富之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2021年以来,隆安县利用协作资金600多万元实施“小梁送工”就业服务项目,打造以“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为特色的“小梁送工”粤桂劳务品牌。一是搭建一个就业服务平台。搭建“企业灵活用工、群众灵活务工”对应衔接的服务平台,为全县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用工发布服务,为县内外企业组织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目前正借助福田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打造隆安“小梁送工”数智化就业服务平台和“1+10+N”AI就业服务驿站,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二是建设一个就业市场,对接县内企业、农业基地、合作组织用工需求,实现群众灵活务工和企业灵活用工有效匹配。三是建起一个送工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的方式,每天根据企业基地用工需求和报名务工情况,对接租定车辆,第二天将务工人员“点对点”送到企业基地务工。“小梁送工”有效服务各族搬迁群众就近灵活就业,多元化保障劳动力、弱劳动力就业,极大缓解了县域企业用工难问题,有力推进全县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互嵌式发展。2021年至2025年6月,“小梁送工”累计送工15.5万人次,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超2000万元。通过“小梁送工”,各族群众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和谐相处,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民族交融之花也在绚丽绽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