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地处中越边境,距离国家一类口岸——爱店口岸约5公里,辖区内有著名边境旅游景点——爱店公母山。目前,堪爱村下辖8个自然屯,其中3个屯是瑶族同胞聚居村落。近年来,堪爱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边”的实际,做足“边”的文章,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图景正在这个边陲小山村徐徐展开。
“守”有责——防控结合,合成安全网
卫国戍边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边疆各族人民守护共同家园的生动体现。
“这条巡逻道正式通车后,我们巡边就没有那么累了。这不,我今天还顺路摘了一把小竹笋”刚从公母山走下来的陈大哥说,“2024年,宁明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我们志愿服务大队退伍不褪色,以爱店先前的优秀民兵代表为榜样,常态化参与巡边护边,防范敌对分子的破坏或渗透。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
板堪屯的马建佳望着悬挂在自家屋顶的国旗,说:“自从实施‘国旗工程’以来,我守边的自觉感、责任感、自豪感越来越强烈。现在我们国家逐渐强大了,每位边民每月又有210元的补助,我们守边就更加自信了、也更加有动力了。”
据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堪爱村还实施“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在抵边屯织密“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的防控网络,并结合“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共同筑牢国防安全网。
“治”有方——党建引领,领出新气象
以“党员地图”助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堪爱村又结合“固定党日+”开展“三个贴心”活动。
“我们组织开展‘贴心夜话’,整理形成‘贴心账本’,提供优质‘贴心服务’,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所反映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爱心超市’积分模式,鼓励村民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村老总林立勤说。
“没想到我反应的问题真的得到解决了”赵大妹高兴地说,“2022年2月26日我向村委反映我们丈鸡屯的饮用水水压太小,水龙头经常没有水。听闻,是驻村第一书记、镇包村领导和村干一同上山去查找原因,然后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购买安装了更大的蓄水箱,并重新布设了管道。2022年5月15日后,我们屯每家每户都能正常地享用甘甜的自来水了。”
堪爱村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户评比,带动全村形成崇德尚法的良好新风气。
上板辛屯的年轻一代黄小弟说:“以前我们屯都是大办特办葬事,盲目攀比之风很厉害,给普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从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纳入村规民约后,我们现在几乎都是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吹得好啊!”
2024年,爱店镇获评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堪爱村获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如今,堪爱村以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展现共治共享的中国式社会治理新气象。
“富”有路——产业发展,展振兴宏图
堪爱村大力发展边贸产业和文旅产业,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擘画振兴宏图。
“因离爱店口岸较近,我做起了货物进出口的生意,年均利润约10万元,虽比不过广东的大老板,但小日子过得还算有滋有味”浦河屯的黎老板说。
陆大姐说:“幸亏国家出台了好政策,我们边民每天8千元额度的免税政策,利用一平台三市场,成立合作社,完成线上交易,每人每天约增收30到50元不等。”
“以前主要靠8分田地和0至3公里补助来养家糊口,自从参加合作社的边贸互市以来,家里的经济收入增加了,现在生活不断改善。”那垌屯的李阿姨接着说。
借助打造兴边富民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的东风,堪爱村还依托“G219边境风景道”,挖掘展示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借助互联网着力打响“公母山下•堪爱一生”文旅品牌,引导销售山间小竹笋、八角、山茶油、林下散养鸡鸭等土特产,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堪爱村将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结合,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美”有魂——文化润心,心系中华情
在生活中提炼出文化,在中华文化滋润中提升生活品质,是堪爱村的一大特征。
“我们瑶族服饰,在色彩、刺绣、结构、头饰、配饰以及传统工艺等方面,都和壮族的、苗族的有许多共同之处,这是各民族在文化上互鉴融通的结果”蕉生定老师指着《瑶族群众一起绣国旗》的那张照片说。原来,这张照片也挂在了堪爱村的民族团结进步展示馆里。
在展示馆里还陈列着铜鼓和瑶族服饰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述说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瑶寨教学点,蕉生定老师三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一方讲台上,不遗余力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中华文化撒播到孩子们的心田。蕉老师还热衷于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24年获评第九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走进民族村寨——堪爱村,可以近看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建筑物,可以远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可以欣赏各族群众在歌坡节上穿着的民族服饰以及她们一起唱歌跳舞的艺术美……
2025年歌坡节上,唱完山歌的瑶家大姐赵氏妹说“以前看到壮族同胞唱山歌,我觉得很有意思,也想学会唱那么几首,因为它可以表达情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互相交流和了解。今天我能上台唱山歌,多亏了我们村的壮族同胞黄金平,她参加了2024年宁明县举办壮汉双语山歌创作培训班,回来后就耐心地教我唱山歌的技巧。”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促推了堪爱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还成为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的新平台,更是成为各族群众感悟、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各民族在共赏美景、共享文化、共谋发展中,情感更加亲密牢固,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美图景增添光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