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博白林场坚持党建为引领,以五融互嵌模式为抓手,不断推进“五个家园”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持续为推动广西林业发展和筑牢桂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融“心”铸魂打造精神家园。一是思想引领建强根基。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品牌,通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讲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展“五个共同”教育,切实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2020年来,开展理论学习980余次、专题学习16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职工达5000余人次。二是组织保障巩固根本。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场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学习资料等创建工作正常开展;注重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目前林场有中层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2人,占全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22.2%。三是文化浸润凝聚共识。成立区直林场首个融媒工作站,全面宣传解读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讲好民族团结博林故事;挖掘基层一线工作先进经验,宣传民族政策,报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2020年至今,转载发布民族理论、民族团结活动信息760余篇,选树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4个、先进个人94人;广泛开展具有博林特色的系列庆祝活动2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
融“产”兴业共建幸福家园。一是特色产业强基富民。建成全国首个姜科豆蔻类种质资源库和最大的豆蔻类药食同源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国药集团合作,首批博林豆蔻香产品产销两旺,正在建设年产值亿元的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每年引导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户种植中药材(香料)1000多亩,带动关联产业收入超200万元,助农增收成效日益凸显。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建成区直林场首个“智慧林场”智能化林业信息平台,推动广西林业数字化建设;率先开展全区第一个营林林业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累计实施面积超20万亩,开展抗逆性桉树、黑木相思等树种选优,创新台风区营造林新技术,推动解决博白县台风区造林难题,引领各族群众利用林场最新技术年均造林约1万亩,接受营造林技术培训5000多人,带动群众兴林创业。三是就业帮扶促进融合。积极发挥国有林场引领作用,以先进的台风区营林技术、林下种养技术带动地方林农、公司造林10万亩以上,实行以工代赈助力林农增收,每年为群众提供就业1500多个,聘请务工人员8000人次,支付工资1.2亿元、林地租金3000万元,促进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地方增资产、农民增收入、林场得效益。
融“情”和鸣营造和谐家园。一是稳步增进民生福祉。持续优化林场各族干部职工人居生产生活环境,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林场发展历史馆、职工之家等民生项目,打造成集爱国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接待参观学习、建设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投入2600万元实施管护用房、饮水改造、道路硬化、安装路灯等基础项目,解决基层单位住房、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二是真情为民解忧办事。2020年至今,投入296万元组织全场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发放节日慰问品共计157.8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独生子女费、遗属生活费、病故后相关费用共计396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离退休老领导6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约30万元。三是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博白林场坚持在公共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过程中为对口帮扶村各族群众提供同等、优质的服务。2016年以来,先后选派8人驻村帮扶隆林各族自治县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00多万元,先后支持3个帮扶村实现全面脱贫。2022年至今主动承担单位驻地乡村振兴工作任务,投入资金11.85万元助力博白县茂江村乡村振兴。
融“绿”护脉建设美丽家园。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林场林地经营面积由55万亩增长到87.04万亩,增幅58.25%;森林蓄积量由180万立方增长到421万立方,增幅133.89%。2019年以来投入营林资金12亿元用于改造低产林23万亩、收购国储林13.7万亩、抚育林地140.7万亩,持续厚植桂东南生态底色。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首创性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实施全程森林经营技术服务12万亩。二是共享绿色生态红利。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当地各族群众的生存环境,2020年至今,新建林区道路382.3公里,维修旧林道2413.9公里,投入资金27.23万元帮扶乡村硬化道路23条40.32公里,推动各民族宜居同住。三是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积极融入矿业、陵园等自治区重大项目,提供项目用地3万多亩,招商引进重点项目23个,投资总额达531亿元,创税超1500万元。与广西地矿建设集团等公司合作,累计获得资源综合利用净收入4.2亿元。
融“治”聚力构筑平安家园。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投资2亿元实施305公里国债防火道路项目,项目获“双优良”并投入使用,属博白县历史上增发国债林业项目中投资最大的工程,标志着桂东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为村民出行创造良好交通环境。落实5000亩/人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近500人专业与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林场连续6年获“广西林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等级”,林区实现零热点、零火灾、零事故,无新增被侵占林地。二是坚持依法治理林区。主动加强和当地政府、村委的密切联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确权登记和林地回收攻坚力度,无新增被侵占国有林地,截至2025年4月底,累计回收往年被侵占林地4.52万亩,攻坚完成国有林地确权指界签字18.69万亩,办理涉林诉讼案件10起,以扎实的行动捍卫林区安全,为林区各族群众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三是强化信访维稳保障。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强化法治意识,依法保障合法权益。对于群众关切的问题都能及时跟进处理,均及时作出客观准确的答复,林区和谐稳定,为民族团结营造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