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以"服务妇女儿童 赋能家庭发展"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妇女儿童工作各领域、全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浸润活动、精准有效的关爱服务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在边疆热土上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在民族交融中根植家国情怀。中心紧扣重要节点,打造系列主题活动品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三月三"期间,精心策划"魅力边疆民族情 和谐港城三月三"活动,组织京族独弦琴演奏、壮族织锦体验、苗族银饰制作等非遗文化展示,吸引3万余名师生及家长参与。通过民族歌舞展演、民俗游戏互动等形式,使妇女儿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各民族文化魅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4·23世界读书日"和"5·15国际家庭日"期间,联合市妇联、新华书店开展"清风润港城 家教伴成长"亲子阅读活动,精选《民族团结故事集》《中华大家庭》等读物,通过"父母讲民族团结故事""儿童绘民族服饰"等环节,引导家庭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其中"家校社协同赋新能 三支队伍促成长"家长学校风采展演,汇集壮、汉、瑶、京等多民族家庭代表,用情景剧、快板等艺术形式演绎民族团结感人故事,相关案例被光明日报报道并入库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在服务边疆中凝聚团结力量。作为边境地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阵地,中心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精准关爱服务深度融合。春节期间,对接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争取247万元爱心物资,精心组织20场发放活动,足迹遍布滩散小学、上思县三英村、那钦村等地,惠及5000多名各族儿童。在物资发放现场同步开展"我给国旗敬个礼""边境小卫士"等主题教育,让孩子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增强国家意识。针对大王江村留守困境儿童群体,中心创新开展"民族小伙伴手拉手"关爱项目,组织壮、汉、京族儿童共同参与励志分享会、非遗传承人结对等活动。特别邀请京族渔民画家开设"海洋文化课堂",通过绘制民族特色渔民画,帮助各族儿童了解家乡多元文化,培养"共护美丽边疆"的责任感。这些活动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边疆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在协同育人中厚植文化根基。中心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上半年指导新成立3所家长学校,使联合家长学校总数达11所,重点开设"民族文化进家庭"系列课程。各家长学校累计开展"壮锦纹样设计""京族哈节习俗"等家教讲座50余次,推送《各民族传统美德故事》等学习资料200多期,形成"每周民族文化微课堂"品牌。在培训服务中融入民族元素,开发"边海民族文化研学"课程,组织儿童探访京族博物馆、壮族天琴传承基地,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针对妇女群体举办的电商培训,特别增设"民族手工艺品营销"模块,帮助壮族织锦、京族鱼露等特色产品拓宽销路,既促进妇女创业增收,又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