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与廉江、化州(以下简称“陆廉化”)三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建为媒、以民生为要,将医保跨省通办作为区域协同的“突破口”,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用服务升级温暖各族民心,在破解“看病垫资、报销跑腿”痛点中架起跨省“连心桥”,让“同属一家人、共爱一个家”的理念在民生实践中落地生根。
一、党建联建聚合力,筑牢协同“压舱石”
三地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区域协同全过程,以组织共建激活治理效能。依托粤桂边陆廉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心、跨省(区)指挥部等平台,组建由三地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医保协同领导小组,将教育卫生合作、社会保障交流等纳入陆廉化区域经济协同框架协议重点内容,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形成了“即时沟通、联合研判、快速响应”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费用结算、政策衔接等问题的高效处置。在基层,“县镇村”三级联动体系持续发力:1200余名党员网格员化身“医保政策宣传员”,在边界村屯开展“庭院宣讲会”“田间答疑课”;三地边界6个乡镇结对建立“党员共学平台”,通过边界课堂等方式提升经办能力。如今,从政策衔接到问题处置,从线上服务到线下帮扶,一套“上下贯通、跨省联动”的组织体系已然成型,为医保协同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服务升级惠民生,织密保障“幸福网”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三地推动医保通办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跨越。线上,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推广异地备案、参保查询等8项业务“一键操作”;线下,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双语专窗”,配备精通粤语、客家话的帮办员,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1个工作日。坚持“单点突破、全域联动”,我们坚持将医保跨省通办的成功实践已延伸至更广阔的政务服务领域。陆川县联合廉江、化州推动18个部门155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覆盖企业开办、社保、公积金等与群众生活、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累计受益群众达38.5万余人。特殊群体的需求被格外关注,深入贯彻上级关于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工作部署,持续巩固门(急)诊、住院费用及高血压、冠心病等10个病种门诊特殊慢性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方便群众更好就医报销。截至2025年6月,三地及周边参保群众互跨就医直接结算2731人次(其中陆川参保人到粤就医信息2261人次,粤地参保人到陆川就医信息470人次),减少垫付资金超939万元,“大病不用跑、小病就近报”的便利,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跨省就医如同城”的温暖。
三、协同提质促融合,绘就团结“新画卷”
深度联动医疗资源,让协同发展更有质感。三地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建“1+1+N”(即1所核心医院带动1所本地医院、辐射N个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集团。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等提升本地诊疗水平。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服务,跨省就医人次同比下降8.6%。今年上半年湛江、茂名参保人到陆川就医结算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1%、28%,边界村屯的群众常结伴到邻县看病,闲聊间多了“医保真方便”的共同话题。在“边界课堂”里,三地干部共学政策、共话服务,把工作交流变成情感交融;在“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医保通办故事”成为最生动的宣讲素材。民生小事,连着民族团结大事。陆廉化三地的实践证明,医保跨省通办不仅是一项政务服务创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心工程”。下一步,三地将继续拓展“线上办”“掌上办”新场景,让数据流动更顺畅、服务触角更延伸,让“同饮一江水、同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在每一次便捷结算、每一次暖心服务中愈发浓厚,共同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答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