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林县以“新路径、新维度、新动能、新局面”的“四新”工作模式为抓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三类深化”解码宣传新路径,让团结理念直抵人心。依托县委理论宣讲团、“板凳圈”宣讲团等载体深化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让党的民族理论走进各民族村寨,覆盖各族群众超8万人次。在城乡建设中,将铜鼓、壮锦等元素融入城镇和乡村建设,今年推进的乐里河综合治理工程、百花寨传统村落建设等项目,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精神图腾”。此外,在新闻宣传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内涵,通过“报、网、端、微、屏”五维矩阵联动媒体,2023年以来刊发相关报道超1200篇。
“三种结合”拓宽教育新维度,用鲜活故事凝聚力量。结合文明实践“育新风”,用好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治风”行动深度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养清朗民风。结合模范培塑树标杆,深挖身边榜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冯春金扎根瑶寨办实事,用脚步丈量为民初心;人大代表李超不顾个人安危跃入洪流救老人,用勇敢诠释手足深情;深山瑶寨“领路人”李广安把生姜种成“金疙瘩”,带领全村人增收共富……这些鲜活事迹,让向善向上的正能量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结合融媒宣传“展风采”,壮剧艺术节主题微电影《执扇芳华》摘得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田林民族团结故事》《瑶寨新生活》等短视频用镜头定格文化交融瞬间,多部作品获市级表彰。
“三个平台”激发实践新动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县以“三个平台”为翼,让民族团结实践充满烟火气、焕发新活力。搭建“民族大联欢”平台,“瑶族盘王节”等活动年均吸引超9万人次参与;连续举办了15届的“壮家有戏”田林壮剧艺术节成为桂滇黔三省(区)的文化交流互鉴纽带,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持续拓展、越搭越大。搭建“非遗传承”平台,壮剧演唱、瑶族刺绣等技艺在展演中得到传承,近三年累计惠及群众超70万人次,让民族文化瑰宝在交融中绽放光彩。搭建“乡村运动会”平台,打陀螺、掰手腕等赛事里,各族群众同场竞技、笑语飞扬,在汗水与欢歌中厚植手足深情。
“三项行动”开启团结新局面,让协同发力常态长效。实施“青春田林”正能量传播行动,10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年均开展政务实践、政策宣讲、社区服务等活动超100场次,让民族团结故事在网络空间引发共鸣,让青春力量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力军”。推进常态化宣传教育行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各领域。开展专项指导行动,县委领导深入乡村振兴重点村屯压实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频共振,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