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兴宁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解决“一小”暑期看护难题作为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口,以“七彩暑期筑梦未来”品牌活动为抓手,推动优质课程深度嵌入社区场景,把社区打造成各族青少年共学共乐的幸福港湾。2025年暑假累计开展活动380余场,覆盖青少年约1.2万人次,广受家长和居民好评。
一、盘活空间资源,织密服务网络
阵地资源充分整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枢纽,联动44个社区民族之家、青空间等活动阵地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全面满足青少年各类课程学习需要。那考河社区将垃圾分类基地转化为“垃圾旅行区”“变废为宝展示区”,通过跳舞机闯关、飞行棋竞赛等趣味形式深化环保教育。北宁社区升级青空间阵地,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非遗体验活动,累计服务青少年超3000人次。功能场景跨界融合。推行“一室多用、服务叠加”模式,让活动场地望州东社区画室同步承载漫画班、水粉画班教学,理论宣讲室灵活切换为科普课堂与手工坊;兴东社区应急服务站转化实景课堂,开展灭火演练、救生服体验1200余人次。闲置空间高效利用。创新“政府支持+社区共建+公益运营”的模式,把社区零散闲置空间转化为小课堂、功能室,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源。兴桂社区盘活闲置用房建成惠民早教绘本馆(昆仑苑馆、橘子郡馆),联合公益机构“同心源”开展普惠早教,惠及300余户家庭。建宁社区激活南宁花鸟市场铺面打造“石榴花小课堂”,以亲子协作、互动课堂等形式开展植物拓印等传统文化活动20余场。
二、分层精准供给,满足多元需求
普惠早教延伸,覆盖低龄需求。兴桂社区绘本馆开设亲子共读、艺术启蒙课程,解决0-3岁幼儿托管难题,新增“社区科学育儿角”5处,惠及低龄家庭150户。首创夜晚办学,迁就家长时间。那考河社区夜校创新开设夜间课程体系,通过非遗传承、生态实践、家风教育等多元主题,破解居民“时间错位”难题,深化文化浸润。安全实景教育,筑牢防护根基。望州东社区联合交警部门开设“交通安全移动课堂”,儿童沉浸式体验酒驾危害,覆盖800余人次。五村岭社区联合广西游泳协会开展夏日“防溺水”大作战,通过救生圈接力赛、溺水情景剧寓教于乐,青少年技能掌握率达98%。代际协作实践,贯通情感纽带。望仙坡社区“非遗工坊”邀请老年大学学员指导青少年创作民族饰品,以“老带新”实现技艺共传、民族文化共叙。金桥社区举办非遗集市,玉雕、瓶内画传承人现场教学,吸引500余名青少年参与。
三、汇聚各方力量,优化活动场景
专业力量深度参与。依托各方资源引入教师、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应急技术人员等200余人次,深度参与课堂教学、交流互动和手艺传承等,进一步提升课程服务的专业性和家长的满意度。志愿培育双向赋能。望州东社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发挥志愿者作用,通过“岗前培训+实践打磨”把志愿者培养成为教学主力,累计服务超1200小时。那考河社区“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带领家庭实践垃圾分类,形成文明新风尚。家校社商全域联动。五村岭社区强化家庭互动,开设“自然探索营”,设置“家长手机代管”“团扇协作制作”等环节增加亲子互动性,为亲子家庭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充电蓄能”。望州东社区联合万里国际汽配城商户举办民族文化嘉年华,开展公益便民服务的同时为经营户的孩子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营造“和谐万里一家亲”的温暖场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