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党建引领与文化赋能融合之道,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荣、县域治理创新发展的特色路径,既实现了桂黔两省(区)交界处各民族的团结交融,又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党建领航,筑牢发展根基。天峨县强化党建联建,创新打造“党建+民族团结”“党建+研学基地”等文化阵地,采取“党建联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模式,加强与桂黔红水河区域县份协作联动,加快构建边界地区组织联建、文化联谊、产业联营、设施联通、平安联创的“五联共建”发展格局,推动桂黔边界地区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依托网格化党员管理和服务平台,凝聚全县党员力量,带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移民群众人居环境,让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立足资源禀赋,依托珍珠李、秋蜜桃、灵芝、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文旅品牌影响力,以春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各族群众开展跨省联建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助力各民族文旅融合发展。
跨省联建,凝聚发展合力。协同两省多部门跨水域联合开展红水河龙滩库区水上“四乱”清理整治工作,依法拆除辖区水域网箱458万平方米,钓鱼棚和浮船酒店483个,共同守护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乐业县、贵州省罗甸县三地公安机关通过“六联”警务联合协作机制,深层次、多维度推动交界区域共建共治、打防互动、成果共享,最大限度降低警情案件发生。聚焦群众的“微诉求”,桂黔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圭里)充分发挥作用,围绕人大提案提议,有效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提案答复办理满意率达100%。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防范宣传等社会治理工作,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化赋能,激活发展动能。天峨县创新打造“人文同心”文化品牌,为发展筑牢文化根基。东西文学馆和河池作家馆的落成,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城市精神殿堂”和广西文化旅游打卡点,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天峨创作基地、桂黔六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等平台的落地,为省际文化交流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实施“优秀人才返乡”计划,吸引80余名返乡青年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在自媒体直播的强劲助力下,“蓝刀鱼生态IP”的培育促使桨板运动跃升为红水河上现象级运动新场景,激活了“体育+文旅”的融合密码,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更以“蓝刀鱼风暴·跃动三月三”暨天字号主题系列活动为纽带,联动桂黔五县共筑省际文旅协作“天峨模式”,促使传统节庆转变为文旅消费场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