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乐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气候条件,凝聚壮、汉、瑶、仫佬等15个民族2.8万人民群众团结力量,将中草药种植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全镇中草药产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带动各族群众户均年增收近1.2万元,让“绿叶子”变成“钱袋子”,为各族群众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增收路。
党建引领是产业发展的“定盘星”。大乐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特色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激活发展动能。那拉村党总支书记黄柳雅率先流转20亩集体荒废岭地打造中草药种植示范田,用实打实的成效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跟进。在党员干部的逐户宣传和示范带动下,全镇仅用三个月就完成1500亩土地流转整合,为规模化种植铺平道路。如今,大乐镇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从零散地块到连片基地,党建引领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凝聚起“一盘棋”的合力。
人才赋能为产业注入“强心剂”。壮族返乡人才、象州县芙乐原生中草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覃秋生,成为带动各族群众“抱团”致富的领头雁。2024年,他先行流转630亩村集体岭地种植岗梅,用长势喜人的“样板田”打消群众顾虑;今年年初,又扩种近100亩,持续释放产业潜力。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他为各族种植户提供种苗供应、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一站式服务,让群众种得放心、卖得安心。目前,已有100余户各族群众新种或扩种中草药,“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格局,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尝到产业增收的甜头。
文化共育筑牢团结的“压舱石”。2025年,象州县首个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与产业推动于一体的中草药馆向群众免费开放,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成为各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各族群众参观超5000人次。展馆兼具技术培训功能,为各族药农搭建了交流互助的桥梁。截至目前,已举办“药草讲堂”20余场,参与培训的药农达1000余人次。在这里,不同民族的种植能手分享着各自的经验,药农们在提问与探讨中,将“独门技巧”转化为“共同财富”。通过这样的文化互动,各族群众不仅提升了种植技能,更在了解彼此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了情感认同,凝聚起“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共识,让文化共育真正成为筑牢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