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田东县:“小芒果”书写新时代“大团结”的新篇章

2025-08-19 18:20     来源:田东县委统战部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广西百色的右江两岸,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郁郁葱葱,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这里是“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曾经,这里的群众守着“绿水青山”却难寻“金山银山”;如今,一枚枚“金芒果”串起了产业链,更连起了各民族的心,谱写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新篇。田东县的实践证明:以“小芒果”为切口,成功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通过产业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

一、以“产业共富”为纽带,把“分散的手”攥成“有力的拳”

民族地区要实现团结,首先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田东县立足“中国芒果之乡”的资源禀赋,将芒果产业作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先手棋”,通过统一战线统筹资源、整合要素,构建起“全链协同、多方共赢”的产业共同体,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手拉手”“心贴心”。

一是打破“单打独斗”,构建“大统战”产业协作机制。针对过去芒果产业“散、小、弱”的痛点,田东县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搭台、统战聚力、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联合农业农村、商务、文旅等部门,组织民主党派成员、工商联企业家、民族乡贤、农业专家等成立“芒果产业发展联盟”。联盟成员既有技术专家破解品种改良难题,又有企业代表对接市场需求,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推”的闭环。例如,针对芒果保鲜期短、附加值低的瓶颈,协调引进香港巨人园集团投资建设深加工生产线,联合中国热科院培育“桂七芒”等高端品种,将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延伸至芒果汁、芒果干、芒果酵素等深加工领域,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二是创新“共富模式”,让各民族共享发展红利。田东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租金+薪金+股金+分红”的多元收入结构。在祥周镇布兵村,壮族、瑶族农户联合成立芒果种植合作社,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户均年增收2.8万元;在林逢镇林驮村,汉族种植能手与壮族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共享种植经验与销售渠道,实现“先富带后富”。更值得关注的是,建立“民族特色产业基金”,重点扶持瑶族、苗族聚居村的芒果种植基地,2024年全县芒果产业总产值达17.6亿元,覆盖10个乡镇、1.5万户少数民族家庭,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以“文化共融”为内核,让“各美其美”绽放“美美与共”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田东县将芒果产业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挖掘“芒果文化”中的团结元素、传承各民族共享的精神财富,推动各民族在文化共融中增强“五个认同”,为共同富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一是挖掘“传统基因”,让民族文化与产业文化同频共振。田东县深入挖掘壮族“芒果祭”、瑶族“芒果歌会”等传统民俗,将其融入“芒果嘉年华”“芒果文化节”等活动,打造“芒果+民族文化”的特色IP。例如,在“芒果文化节”上,壮族的“打铜鼓”、瑶族的“盘王舞”与汉族的“采茶戏”同台演出,各族群众共同创作“芒果诗”、绘制“芒果画”,用文化符号传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团结理念。更生动的是,当地将瑶族“度戒”仪式中的“互助共渡”传统、苗族“长桌宴”的“分享”文化,与芒果种植中“你帮我修枝、我帮你摘果”的协作场景结合,让团结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现实实践”。

二是讲好“共富故事”,让“看得见的幸福”凝聚人心。统战部门联合宣传部门推出“芒果红了·共富故事”系列宣传,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讲述汉族技术员帮扶瑶族农户、壮族合作社带动苗族群众等真实案例。卢信娇,当地人都称其为“娇姐”,是种植芒果的新农人,也是田东芒果界的红人。目前,卢信娇有500亩的芒果种植基地,从种植芒果到销售芒果,12年的时间,卢信娇带领其团队,发展芒果产业,改善了诸多农户的生活,很多农户在县城买上了房。谈起做芒果产业的原因,“娇姐”向记者娓娓道来,“我之前是矿场的职工,2006年的时候我在田东县城买了一套房,当时一个海南的小伙子租我家的一楼拿来储存芒果,做芒果生意。当时给我很大触动,我就想,外地人都能来我们田东做芒果生意,为什么我们田东人自己不能做?2007年,我领着我的侄子侄女们开始从事芒果产业。到现在,我们的芒果已远销全国各地,我希望自己能为田东芒果的发展尽一份力。”这些“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在央视新闻、学习强国等平台传播,阅读量超千万次,成为各民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共富样本。

三、以“治理共商”为抓手,用“团结的方法”解“发展的难题”

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田东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包容多元”的优势,推动各民族在产业协作中增进互信、在利益共享中深化认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是搭建“民族共商”平台,让“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依托芒果产业协会、商会等统战组织,田东县建立“民族代表议事会”制度,定期组织壮族、汉族、瑶族等群众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矛盾调解等问题共商共议。例如,在芒果交易中心建设过程中,针对瑶族群众担心“失地失利”的顾虑,统战部门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法律专家解读政策、企业代表说明收益分配方案,最终达成“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共识,项目顺利推进并吸纳300余名瑶族群众就业。这种“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治理模式,让各民族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

二是培育“民族共业”队伍,让“人才活水”浇灌团结之花。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技能不足的问题,统战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芒果产业技能培训进万家”活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电商运营达人等担任讲师,重点培训壮族、瑶族青年的种植管理、直播带货等技能。2023年以来,累计培训少数民族群众2300余人次,培育“芒果种植能手”“电商主播”等民族特色人才800余名。其中,瑶族青年盘小妹通过培训成为“芒果直播达人”,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少数民族家庭就业。这些“土生土长”的民族人才,既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民族团结的“宣传员”。

田东县的实践深刻启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到“发展”与“团结”的结合点,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通过“小芒果”这个“小切口”,田东县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经济帮扶”转向“全链协同发展”,从“政府主导推动”转向“多元主体共治”,从“物质富裕”转向“精神共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田东县的“芒果故事”仍在续写。随着RCEP生效、“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这座“芒果之乡”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可以预见,“小芒果”将继续书写“大团结”的新篇章——它不仅是甜在嘴里的“致富果”,更是连在心上的“团结果”,是新时代统一战线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对“共同富裕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坚定践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澳门皇冠博彩 中文博彩平台 澳门线上赌博 澳门太阳城App下载 澳门博彩官网 临沧市科技局 焦作市林业局 西宁市科技局 晋城市科技局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