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宾阳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筑牢民生根本、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通过“四聚焦”稳就业,破解企业用工、群众就业“两难”问题,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互嵌融居发展。
聚焦重点群体,织密就业“服务网”。聚焦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靶向帮扶”,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紧扣春节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点对点”返岗复工专项行动,免费输送600名农民工直达广东就业岗位,保障安全高效返岗,有效实现两地各族群众互动交流、互嵌融居。通过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累计安置15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共527.29万元;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惠及434人,发放补贴共202.79万元,让灵活就业者吃下“定心丸”。依托就业见习基地,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实习见习岗位,让其能结合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见习岗位,实现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目前依托13家就业见习基地,发布见习岗位58个,吸纳17名毕业生参与见习,有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聚焦技能提升,筑牢就业“硬底气”。以“产业+就业”“引才+育才”为导向,针对市场需求与劳动者技能不匹配的痛点,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覆盖制造业、服务业、手工业等重点领域的实用技术培训课程,通过“订单式”“菜单式”培训让劳动者手握“金刚钻”,帮助各族群众提高工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各族群众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夯实就业质量的基础。2024年以来全县开展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等职业技能培训118期,惠及357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517人次,培训主要涉及壮锦制作技艺、婴幼儿保育、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电焊等品类丰富、实用性较强的领域,有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着力为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夯实物质基础。
聚焦渠道拓宽,畅通就业“连心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载体升级,搭建高效就业对接平台。线上依托“宾阳人社” 公众号和 “宾阳就业”抖音号,发布招聘信息、开展直播带岗,线下举办“春风行动”“招聘夜市”等专场活动,推动零工市场提升建设、枫江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提供即时招聘服务,解决灵活就业群体“找活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132场,提供岗位9.2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768人,“宾阳人社”公众号发布信息91期,抖音直播带岗54场,通过小程序登记零工求职者1987人,实现就业275人,发布岗位599个,实现零工就业598人次,就业渠道持续拓宽,为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聚焦政策红利,激活就业“强引擎”。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稳岗扩岗,释放就业带动效应。精准落实企业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持续培育就业帮扶车间,推动“就近就业”模式落地,实现企业发展与各族群众增收双赢。截至目前,发放企业新增岗位社会保险补贴215.16万元、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及带动就业补贴163.81万元、企业吸纳脱贫家庭劳动力社保补贴及带动就业补贴205.61万元;2025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笔982.4万元,持续带动创业就业活力。52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610人,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就业动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