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色市妇联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家”的作用、突出“联”的特色、丰富“实”的内涵,在建设“五个家园”中充分展现妇女和家庭的独特作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荣获第三批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依托市、县、乡、村四级1612支“桂姐姐”宣讲队,在全市12个县(市、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色市“桂姐姐”巡回大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宣讲等活动3705场,受众达11万人次。深入挖掘瓦氏夫人抗倭事迹、传承黄文秀优秀品质,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为主体,讲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百色妇女故事。如隆林杨玉清家庭——五个民族32口人同建一家园的事迹在《中国妇女报》刊发,引导各族妇女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中发挥创业创新作用。紧扣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市委高质量建设“一市一区”战略目标,发挥全市144个“妇字号”乡村振兴巾帼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近7000名妇女创业就业。打造“非遗工坊+留守妇女”就业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屯2700名妇女居家就业,助力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深化百家政协作精准对接,推动1万余名妇女赴粤从事家政服务,“百色家姐”“红嫂”等家政劳务品牌受到宝妈欢迎,“百色家姐”入选首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创新探索“广西文秀巾帼励志班”职业教育模式,《边疆民族地区女童职业教育“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全市涌现“最美家庭”142户。联合举办集体婚礼12场次,创新将民族文化融入婚俗新风,推动家庭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开展八桂家教直通车“五进五送”巡讲活动1650余场次,服务11.5万人次家长,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创建首批4个家庭亲子研学基地、16个家风宣传教育基地,推动全市1891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家长学校,用好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平台,推动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在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中发挥巾帼行动作用。创新生活垃圾分类“八进”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广西“环保妈妈”志愿服务示范点30个,打造广西“美丽庭院”50个、“精品美丽庭院”5个,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率先实施妇女“两癌”“筛查+救助+保险+关爱”四位一体整合推进,关爱女性健康“两癌”保险完成率实现全区“五连冠”。促成苏州大学、市政府、右江民族医学院三方签订《关于促进百色市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和提升妇幼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合作框架协议》,争取李书福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为76名地贫患儿完成移植救治。打造“春蕾计划”“母亲邮包”等品牌,筹集资金1120.32万元,救助4万贫困妇女、儿童;招募“爱心妈妈”1569人,结对3059名儿童,让各族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中发挥固边安民作用。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口岸妇联。在靖西、那坡等边境县市78个抵边村全覆盖建设边境携融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联合那坡平孟法庭探索家事审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由10名熟悉壮、汉等民族语言的女法官、女干警组成那坡平孟“边境女子巡回法庭”;组建由26名边境女警组成的“靖边木兰”戍边队伍,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坚韧,守护着边疆和谐安宁。以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策划并组织中越妇女参与“绣球传情,奥黛同心”中越边民“三月三”非遗展示、“畅游边关·平孟嘉年华”“赠春联送万福”等一系列独具边关特色的友好交流活动,引导边境妇女和家庭共筑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