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兴市东兴镇楠木山村紧紧围绕“边贸富民、兴边稳边”目标,创新推行“党组织+企业+边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边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组织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增强党员推动边贸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力。创新实施“党员先锋岗+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融入机制,选派优秀党员进入合作社理事会,全程参与章程制定、项目决策与收益分配,确保边贸产业健康发展。党组织主动对接东兴产业园区6家落地加工企业,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单联动机制,组织边民参与技能培训,累计带动60余人掌握坚果分拣、加工等技术,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元。
创新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楠木山村通过“党组织+企业+边民+集体经济”模式,有效破解以往边贸发展中利益分配不均、服务保障不足等难题。推行“边民+边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机制,经社员代表大会研究,确定收益按6:2:2比例分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边民权益。设立“边民服务基金”,已提取8万余元用于边民慰问和生产扩大,形成“收益服务边民、反哺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
推动多元协同,拓宽增收渠道
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员边贸服务队”,依托“线上边贸小程序”指导边民使用电商平台,构建“村党组织+电商平台+边民”运营模式。截至2025年7月,累计完成线上交易4.2万笔,交易额突破3亿元,边民增收112.2万元,边民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各增收37.4万元。党组织积极与海关、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席办公”,提供政策宣讲、报关指导等服务,并与信用社合作推出“边贸贷”,有效解决边民融资难题。
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兴边合力
立足多民族聚居实际,楠木山村将边贸发展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开展“党员联户、民族联心”活动,定期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借助“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民族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晚会、龙舟赛、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9场,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党的认同,筑牢民族团结根基。村党组织整合边贸收益资金,带领党员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道路硬化3.5公里、安装路灯5公里,显著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边贸服务站+国门党校”一体化阵地,开展边贸政策、运营等培训7场,培训党员干部和边民1100余人次。该模式已成功示范带动周边乡镇成立6家边民合作社,推动区域边贸产业集群发展,让边贸红利惠及更多边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