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立足边境民族地区实际,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激发“00后”青春力量紧密结合,通过精心搭建平台、创新活动载体、精准对接需求三大抓手,有效引导“00后”青年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先锋队和生力军,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维护边境和谐稳定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思想引领——青春新语汇凝聚团结共识
“青年讲师团”讲好团结故事。东兴市联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单位,在北投中越书屋等阵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00后话百年”主题宣讲。鼓励青年讲师用同龄人视角、鲜活语言和澎湃热情,讲述守护民族团结的时代责任,发出清廉倡议,有效引发青年群体思想共鸣,夯实团结思想基础。
“国门青年夜校”浸润文化自信。东兴市着力打造“国门青年夜校”品牌平台,精心策划推出“麽乜手作”、“苗银文创”、“宋锦团扇”等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课程,组织青年亲手制作非遗作品,让他们在指尖实践中深度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实现文化认同的“润物细无声”。
实践赋能——青春足迹深扎边疆热土
“青力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东兴市积极为青年实践搭台,支持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青马班“00后”学员深入大旺村、江那村开展产业调研,引导并赋能学员化身“新农主播”,依托“青马助农”直播平台推广金花茶等特色农产品,切实解决销路难题,将青春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文化惠民”滋养乡风文明。东兴市鼓励青年力量下沉基层,推动青马班学员与乡村共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组织针对村民需求的政策解读、安全常识等宣讲活动。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培育文明乡风贡献了青春力量,体现了服务边疆的深厚情怀。
“教育守护”接力边疆未来。东兴市长期支持并承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研支团十年接力,累计服务边疆学子超万名。2024年,东兴市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引导研支团成员走进花溪社区开设“特色教育小讲堂”,运用趣味互动形式普及安全、环保等知识,为边境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的青春守护屏障。
平台聚力——青春桥梁深化交融维度
“技艺共学”拉近情感距离。东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团市委等部门主动作为,联合柳州三下乡团队,举办以侗族扎染、竹编等为主题的多民族青年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各族青年共同学习、协作完成手工作品,在互动协作中促进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有效增进了相互了解与尊重。
“成长陪伴”播撒团结种子。东兴市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携手陕西师范大学开展“红烛苗圃”青少年交流成长营,为80余名边境学子量身定制融合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和科学兴趣探索的课程体系,如手工、科普实验等,像“暑假百宝箱”般点燃学习热情,在快乐体验中深植民族团结的种子。
“发展赋能”开拓共赢未来。东兴市聚焦青年发展需求,依托“国门青年夜校”平台,联合中国农大研支团等力量,推出“AI大模型开启智能新时代”等前沿技能培训。课程系统解析AI在本地农业、跨境贸易的应用,助力边疆青年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同时,东兴市大力支持研支团“国旗耀边关”项目,引入天安门国旗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情怀和共同体意识在边疆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