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河池市以“三创新”赋能铜鼓文化保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新篇

2025-09-12 19:58     来源:河池市民宗委     作者:蓝芳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年来,河池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创新机制、创新工程、创新带动的“三创新”举措,推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将铜鼓这一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转化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2023年7月,保护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全区以文化保护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提供“河池样板”;2024 年,保护区建设入选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 “十佳案例”,市文广体旅局获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一、创新机制,高位统筹夯实民族团结文化根基

坚持把保护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成立市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将铜鼓文化保护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部署、同推进。一方面,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创建格局,让各民族在文化保护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出台《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河池市民间传世铜鼓保护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以及《关于加强民间传世铜鼓保护管理的通告》等9 项政策性文件,以法治保障各民族共享文化保护成果。同时,将保护区建设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年度安排建设资金200万元以上,为各民族共同守护文化根脉提供稳定支撑。

二、创新工程,多维施策推动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聚焦铜鼓文化这一各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通过系列创新工程推动文化活态传承,让各民族在文化实践中深化情感认同。一是整体保护工程。划定铜鼓文化保护核心区、次核心区、延伸区,重点扶持东兰、南丹、天峨等多民族聚居县,推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铜鼓文化资源整合,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保护格局。二是非遗项目工程。建成非遗工坊20个、非遗传承体验场馆125个,打造各族群众体验铜鼓制作、铜鼓舞蹈、铜鼓音乐的共享空间,让跨民族文化互动成为常态。三是数字记录保护工程。在数据库中录入壮、瑶、苗、毛南等多民族共创的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42个,以数字化手段留存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记忆。四是非遗活态保护工程。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现有涵盖多民族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8 人、自治区级85人,通过传承人带徒传艺,促进各民族文化技艺互学互鉴。五是传承教育工程。在350所中小学校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支持编撰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地方民族文化乡土教材12种,开设铜鼓文化、民族歌舞等精品课程36种,其中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获评全国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南丹县王尚小学获评广西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创建学校。

三、创新带动,融合发展激活民族团结奋进动能

河池市探索“文化保护 + 民族团结 + 产业发展”融合路径,让铜鼓文化成为带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金钥匙”。一方面,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增强非遗文化保护与民族产业联动力度。财政每年为涵盖多民族的市级传承人、县级传承人分别提供3000元和1500元传习补助经费,支持建设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博物馆、传习馆;推动丹泉集团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铜鼓坊、瑶族服饰基地、陀螺坊等,吸纳各族群众就业,实现“文化保护促增收、民族团结促发展”。另一方面,推广“非遗 + 旅游”融合模式,激活节庆经济与民族共享发展。持续举办广西“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让各民族在节庆中增进交流;打造“河池铜鼓文化非遗体验之旅”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依托非遗项目培育5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带动各族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亚洲博彩平台排名 澳门威斯尼斯人官网 世界杯押注 十大正规赌博平台大全排行 体育博彩 长治市统计局网站 四川省医疗保障局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门户网站 海东市科技局 洛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