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把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融入产业、节庆、旅游等方面,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可知可感可体验,并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抓手,助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一、融入特色产业。立足茉莉花特色产业优势,通过“非遗+企业”“非遗+文创”等路径,推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茉莉花茶技艺)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多维度赋能茉莉花产业,推动茉莉花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了文化价值与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非遗+企业”通过采取“龙头企业+传承人”模式,由龙头企业为主导,非遗传承人为代表,鼓励企业由代加工转型为自主品牌经营,以品牌建设赋能产业振兴。横州现有60多个茉莉花茶本土品牌,横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突破224.13亿元。“非遗+文创”通过将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与现代工业结合,将非遗元素融入衍生产品,从单一的茉莉花茶加工向茉莉花精油、面膜、香薰、香包、花糕、茶饮等衍生产品拓展,吸引农夫山泉、张一元、中肯等业内头部企业纷至沓来。农夫山泉、娃哈哈、统一等大型企业在横州采购茉莉花茶原料占总量的80%以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致富之花产业提升质量,向纵深发展。
二、融入节庆活动。将各类节庆活动作为非遗传播的重要载体,利用春节、广西三月三、五一、端午等节假日,通过特色歌舞、农产品销售、美食展销、手工艺品制作等形式,打造“视、听、触、味、嗅”盛宴,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横州市校椅镇香香花园以“歌圩三月三 茉莉传非遗”为主题,以茉莉为媒,串联非遗技艺、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意,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壮乡文化体验。峦城镇将鱼生文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利用端午假期,连续举办六届峦城鱼生美食文化节,以 “舌尖非遗” 为纽带,串联起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可看、可尝、可玩的端午文化盛宴。横州市组织开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七进活动”,积极打造面向各年龄段群众的“非遗课堂”,开展“壮族百鸟衣故事”进校园、“多彩横州”施家大院春节民俗展、线上非遗影像展、非遗工艺品展示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技艺融入百姓的生活日常,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三、融入乡村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深化“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精心打造“茉莉闻香之旅”品牌,推出闻香、人文、科普三条“茉莉闻香之旅”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开展非遗体验、研学旅游等活动,开发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项目服务,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峦城镇杨村发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工艺制造基地优势,探索 “红陶 + 旅游” 模式,精心规划建设红陶历史文化产业园,将传统制陶工艺与体验式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通过修复古窑、美化周边环境,打造陶艺展示区、生态观光园等,吸引游客参与陶艺制作,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广西横州市茉盛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壮族文化技艺传承与茉莉文创相融合,推出茉莉手鞠绣球、茉莉香包制作研学路线,让广大青少年在文创作品中了解传承壮锦编织非遗技艺和茉莉花文化,让非遗旅游成为触手能及、可知可感的日常体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