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川县围绕“古韵灵川石榴红”品牌,精准把握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深挖自身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努力探索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新路径。
聚力“融合”搭建民族团结教育新平台。选取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等县域5所中小学校为试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学校两级中心组以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联合县委党校、县委党史办组建“古韵灵川.石榴红”志愿宣讲服务队,宣讲员和志愿者们通过红色宣讲、流动课堂等方式,在灵川县三小、灵川县八里街九年一贯制学校、灵川县一中等8个中小学校及职业院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带领县域内1000多位学生开展石榴同心我来拼、民族服饰我来辨、科技赋能我创造等互动体验活动10场次。揭牌成立实践创新基地。在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揭牌成立桂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创新基地,组织全县各族学生开展“石榴花开新征程”“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主题宣讲活动20余场次。
聚力“帮扶”引领绽放民族团结之花。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建立300余人的“千村万乡好青年”人才库,引导各族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驻地高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优势资源,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研究,并成立“古韵灵川·石榴红”共富助力团,围绕政策出台、人才培育、科技创新等主题开展共富论坛10余次,助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联合县教育局依托学校“心愿墙”微平台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圆梦大境瑶族乡、兰田瑶族乡小学各民族学生微心愿103个,结对帮困各民族学生35名。
聚力“联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建立健全统一战线成员单位、统战对象、各乡镇党委等多层次联动交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结对合作、联谊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统战团体资源优势,联合县人社局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主党派成员、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创新大赛”等系列活动5期,共有220名各族群众受惠,引导联合创业、互嵌发展。联合团县委在民族团结进步学生夏令营、冬令营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先锋青训营、红色研学交流、少年红色音乐会、书画交流展等活动20场次,累计1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大团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