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按照“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联农带农”的思路,以“四个聚焦”为抓手,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以花生油产业撑起集体经济“腰杆子”,联农带农鼓起群众“钱袋子”。2025年4月11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枯隆榨油厂的经验做法。
一、聚焦党建领航,建强共富堡垒。一是党委牵头定方向。罗白乡党委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将花生油产业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全程统筹项目规划与资金调配,主要领导一线破解资金、销售等难题。乡干部带队考察先进地区成功案例,结合枯隆村实际明确发展路径,形成“党委指导+村委落实”的联动格局。二是支部主抓强执行。创新推行“支部+企业+农户”模式,成立崇左市江州区隆跃粮油有限公司,枯隆村党总支书记兼任企业负责人,从组织架构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建立“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工作机制,村“两委”班子深度参与油坊的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党群联动聚共识。村两委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将闲置电影院改造为榨油厂的方案获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党员带头种植花生、参与建设,带动群众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形成“党群一心兴产业”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资源盘活,激活产业潜能。一是用活资金。敢于用好用活村集体账户滚存结余的20多万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投资建设榨油坊,让“死钱”变“活钱”,实现“钱生钱”。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106万元其中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6万元,扩建300平方米厂房,推动榨油坊实现从“小作坊”到“标准化工厂”升级。二是盘活资产。通过“三资”清查,摸清、整合村、屯集体既有闲置低效资源、资产,盘活闲置十多年的废弃电影院,将其改造为400平方米生产车间,实现“闲置空间向生产车间”的转化,让旧院焕发新生机。三是激活潜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改造生产环境,设立独立加工区、储存区,配备专业消毒设施。引进国内先进食用油生产工艺生产线,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滴花生油都符合国家标准。崇左市江州区隆跃粮油有限公司成为崇左市第一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村集体企业。
三、聚焦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实力。一是注册品牌树形象,多元销售拓渠道。推动隆跃粮油公司注册“罗白隆跃”商标,打造花生油品牌。通过单位预订、企业采购、群众零售等方式打开市场,先后与崇左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桂林银行崇左分行签订供货协议,与中国邮政崇左分行签订乡村振兴物流合作协议,实现花生油“进食堂”“进企业”“进银行”。二是村企联营破瓶颈,抱团发展抗风险。吸纳罗白社区、岜那村20万元闲置集体经济资金入股,破解资金周转难题,形成“强村带弱村”的联营模式,推动罗白乡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共赢”转变。三是扩建厂房扩规模,产能提升效益增。先后通过两次扩建,使总占地面积达700平方米,生产车间功能分区更合理,精炼花生油日产量稳定在800斤,年盈利提升至10万元。开业以来,榨油厂已向全市各相关单位、企业及群众生产销售3.3万余斤花生油,实现销售额超50万元。
四、聚焦联农带农,拓宽增收路径。一是订单种植保销路。通过“企业+农户”模式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带动周边村屯发展花生种植1000余亩,年产花生50万斤,农户每亩增收超2000元,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二是就近务工稳就业。优先吸纳脱贫户、留守妇女进厂务工,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现有工人日均工资150元。三是惠民举措暖人心。提供免费榨油服务,周边农户可以免费使用榨油厂设备,农户榨油后只需把产生的花生麸留给榨油厂作为报酬,榨油厂通过将花生麸作为饲料或肥料进行销售,实现了双赢。四是利益共享强信心。将集体经济年收益60%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持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新活力;40%的资金用于帮扶困难党员、群众,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等。去年以来,枯隆村共慰问困难党员、资助贫困学生合计37人次,发放慰问资金1.8万余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