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夏宜瑶族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突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近10年来,夏宜瑶族乡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自治区级23项、市级19项、县级4项;全乡个人获国家级奖项4人、自治区级6人、市级27人、县级7人。
筑牢党建根基,凝聚奋进力量。精心打造“干在当夏·宜在团结”党建品牌,统筹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5个村级党组织获评自治区星级党组织,6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创新开展“党课开讲啦”“党员进党校”等活动,累计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引导广大党员冲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涌现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
促进民族团结,铸牢精神纽带。依托春节、“三月三”、“八月初四”、中秋节等节日,展现山歌、瑶绣、长鼓舞、地方婚嫁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征集瑶、壮、布依等多民族传统服饰、乐器等特色实物,打造民俗文化墙,建立民俗文化展示馆和民俗记忆馆,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走深走实。夏宜民族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瑶绣教学等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艺体教育模式,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蓝庆老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夏宜瑶族乡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所辖村屯也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
深耕精神文明,涵养文明乡风。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摒弃陋习、移风易俗。通过入户宣传、大接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三会一课”、农家书屋、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选树先进榜样150余人,有效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夏宜村“和美六寨”“榕廉夏宜”、六海村“同心六海”、能友村“书香佛子坪”“五彩那厄”等一批文明示范点,连点成线,打造“醉美瑶乡·文明夏宜”新时代文明风景线。2020年,夏宜瑶族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并于2024年底顺利通过复核。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强村富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和家庭收入等核心指标,全面落实帮扶政策,实施精准帮扶。2020年,全乡6个行政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能友村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芦山村、六洛村获自治区2020年度脱贫摘帽表扬通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全乡327户1133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行跟踪帮扶。创新“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施“一村一策一方案”,通过就近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联农带农成效明显,村集体经济稳定提升。2024年,全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2.8万元,其中2个村超10万元。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蝶变。立足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茶叶、食药用菌、八角、甜笋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生态鹅、山地鸡、泉水鱼、蜜蜂等生态养殖业,传承香云纱古法晒制技艺,形成“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推动,种养业并重”的农业生产格局。打造占地42亩的产业园区,推动“六洛山珍”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强一产、培优二产、激活三产”的思路发展茶产业,全乡生态茶园总面积超4000亩。建成茶叶加工厂1家,成功培育本地茶企1家,注册夏宜臻品、夏宜红等茶叶品牌。同时,建成山地鸡、鹅、肉牛、山泉鱼等多元化养殖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为瑶乡振兴注入新动能。
攻坚乡村改革,稳抓土地延包。2022年,高雷村列入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夏宜瑶族乡积极探索,总结出“1361”工作法,相关成效纳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承包地关系信息化培训班必修课程。同年年底,全区首本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办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顺利登记颁证。2023年,夏宜瑶族乡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乡。2024年,乡党委书记负责同志在全国深化农村改革专题研究班上作试点工作案例教学。
聚焦民生福祉,绘就幸福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超亿元,实施基建项目200余项。配合完成蒙金二级公路、荔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现6个行政村组道路硬化,建成产业路16公里,修建农田水利渠道20公里,建设人饮工程21处。完善20个村级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安装路灯1500余盏,改造排污管网3600余米,硬化巷道13000余米。全乡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提升人居环境,擦亮宜居新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7%,成功获评“广西森林乡镇”。全面实施“三清三拆”,运用“七步工作法”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推行“群众出一点、能人捐一点、政府扶持一点、企业奉献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凝聚共建美好家园合力。因地制宜推进老旧房屋改造,鼓励村民自主设计墙绘、步道等,打造六海村木王坪、夏宜村六寨组等一批特色村寨。六海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2024年,夏宜村入选“广西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
守护社会大局,确保和谐稳定。创新推行“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形成“乡党委—行政村党组织—自然村—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治理体系,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网格化管理、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机制、人大代表联络等机制,在各片区设立“农情会话屋”,打造集商事议事、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商乡村振兴良策,十年来累计为民办实事1300余件。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应急处突、禁毒排查、反电信诈骗等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