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自治区宗教团体服务中心一行6人到广西佛教协会开展专题调研。
广西佛教协会会长湛空法师介绍了本团体制度建设情况,并汇报了工作人员招聘、宗教中国化广西实践五年工作规划、对外交流等事项。
调研组对广西佛协汇报的有关事项进行了一一解答,对团体制度建设和工作规划表示认可。认为广西佛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更有新思想、更有新活力、更有新气象,并就广西佛教中国化实践、加强团体和场所规范化建设、如何对接东盟各国实施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调研组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西作出重要指示,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就目前,从广西宗教界自身能力水平和我国扩大民间交往的现实需要来看,广西宗教界在重建海上丝路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巨大潜力等待挖掘。所以广西佛教界要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交流交融,讲好广西宗教故事,助力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
调研组强调: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开拓宗教对外交流渠道。应从大局着眼,加强调研力度,通盘统筹考虑,整合资源,明确思路,加强磋商,开展合作,综合施策,从制度层面进行合理规划和指导。二是创新方法理念,打造持久有效交流平台。发挥民族、区域、文化、资源等优势,解放思想,构建宗教对外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比如,将海上丝绸之路沉淀的大量宗教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挖掘,与沿线国家联合举办展览,让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外交流特别是宗教交流的历史,引起共鸣,开展联谊活动,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助力海上丝路建设。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宗教文化交流人才队伍。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注重宗教外事人才的储备、选拔、培养、锻炼,努力培养一支有宗教学识修养、懂宗教法规政策、熟悉国际条约规则、熟练掌握外语的宗教界对外交往人才队伍。可尝试与高校、外事等部门合作,拓宽宗教人才培养渠道,办好涉外培训,讲好讲透中国宗教故事,以适应多元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四是突出区域特点,体现人文交流特色。广西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海陆通道相连,民俗民风相近,应立足区域特点,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在特点特色方面下足功夫,求大同存大异,开展务实有效的交往交流。广西可为我国宗教界与海上丝路国家开展宗教人文交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宗教与民族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利用好现有的宗教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空间。
调研组还对引导宗教界加强教风建设,提高宗教修为,强化持戒修行,树立良好形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