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舞蹈《边疆北京在一起》 孙永刚摄
苗族女子群舞《盛装》民族画报记者 赵利摄
歌舞《幸福鼓·中国梦》 孙永刚摄
情景歌舞《快乐的玉米提你要去哪里》
民族画报记者 陈涛摄
蒙古族歌舞乐《骏马归来》民族画报记者 滕俊摄
北京的8月,激情似火;8月的北京,流光溢彩。
8月18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座无虚席,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文艺晚会在这里隆重上演。来自5个自治区的主持人用本民族语言向观众问好,并与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共同开启晚会的大幕。身穿民族盛装的56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乐章。
在约90分钟的时间里,蒙古、藏、维吾尔、壮、回等近30个民族的14个节目精彩上演,掌声、欢呼声、喝彩声不时响起。人民大会堂掀起一股炫丽民族风,展现出一幅中华民族全家福的美好画卷。
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热情豪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风格浓郁,特色鲜明。《东西南北同放歌》以鄂伦春族、怒族、土族、仡佬族、达斡尔族、彝族6个民族的6首风格迥异的敬酒歌,表达出中华儿女对于伟大祖国的祝福;《幸福鼓·中国梦》集合白族的八角鼓、满族的太平鼓、瑶族及朝鲜族的长鼓,舞动出中华民族儿女圆好团结梦、追寻发展梦、实现中国梦的豪迈士气。蒙古族歌舞乐《骏马归来》,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和马头琴的点缀下,以蒙古族独有的骑马舞将马背民族的民族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苗族女子群舞《盛装》,则通过近百位头戴大牛角银饰、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舞者组成的强大阵容,呈现苗族文化的绮丽壮美。以独唱和群舞结合的壮族歌舞《唱天谣》,从服饰道具到舞蹈语汇无不遵循壮族传统,并通过花腔女高音、华尔兹等西方元素的运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傣族舞蹈《心愿》舞姿灵动,旋律优美,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回族歌舞《花儿绽放幸福来》以传统民歌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出回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赞颂;裕固族女子群舞《彩云霓裳》则运用薄纱和仙女等元素营造出传说中的仙境,带领观众追寻传说中裕固族独有乐器——天鹅琴。正如晚会总导演丁伟所说:“5年一次的盛会,是艺术家们奉献给祖国的厚礼,更是民族地区文化精髓的一次展示。”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格外重视民族工作,格外关心民族地区,格外关爱少数民族。本台晚会艺术再现了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云南省贡山独龙江乡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红河州现代农业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福建省宁德畲乡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歌舞《山高水长手足情》以特有的独龙族歌曲、哈尼族罗作舞、畲族拳术表演,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一列由乌鲁木齐开往兰州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开通了。情景歌舞《快乐的玉米提你要去哪里》从维吾尔族青年玉米提的视角,展现出高铁通车给新疆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藏族群众自编自演的《高原雪舞》,自然淳朴,饱满热情,表达了边疆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的共同心愿。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必将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从晚会的序《中华民族一家亲》到尾声《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主题贯穿整台晚会始终。特别是来自于台湾少数民族音乐的舞蹈《山海相依》,表达了台湾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彼此牵挂,风里雨里在一起,我们是一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天南海北心相映,我们是一家......”当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唱响《同心共筑中国梦》,全场掌声雷动,晚会达到了高潮。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举起手机,留下这珍贵而难忘的一幕。很多观众还跑到台前去找演员们合影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著名彝族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激动地说:“今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民族兄弟姐妹一道欣赏开幕式文艺晚会,真切地体认到‘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温馨和美,也让我们对后续的各场演出充满期待。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中国已经形成一种美美与共的传统,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多民族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创举。”
钱泽璇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个蒙古族男孩一再感慨晚会太精彩了,特别是看到本民族的节目,他非常自豪,“谢谢祖国给了我们少数民族展示的机会”。
专程从新疆乌鲁木齐赶来观看开幕式文艺晚会的张雅君说,她就是坐高铁过来的。看到情景歌舞《快乐的玉米提你要去哪里》时,一直在感慨,就像表演中所展示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新疆发展得越来越好。兰新高铁的沿途风景也像表演中的那么美!
今夜,注定难忘;
今夜,注定无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