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8月20日消息(记者 范凡)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作为代表广西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剧目,8月20日晚上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动人的音乐和舞蹈中蕴含着浓浓的壮乡风情,让现场的观众沉浸在“桂风壮韵”之中。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今年我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也是广西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保存了壮族先民伟大艺术杰作的载体在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中得到再现。对于这次的演出,所有的演员都倾注了全部精力,主要角色“花婆”的扮演者廖靖雯说:“她就是我们壮族的一个神,是老人又加点仙人的感觉,百分之百发挥但是不懂观众看了会怎么样,等观众的评价吧。”
紧张激烈的狩猎场景、喜庆热闹的金色丰收、恢弘壮观的祭祀活动、壮族子孙的繁衍生息……以舞蹈为载体,舞台上的《花山》,复活了广西左江沿江200多里的美丽画卷,演绎着壮族先人的生命密码,为观众开启心灵穿越之旅。
演出结束后,现场的观众仍久久地沉醉在壮族歌舞的魅力中,热烈的掌声代表了大家对这部剧最直观的评价。
音乐剧从业者张先生告诉记者:“我觉得特别特别的爽,看完之后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你可以看到每个演员在里面跳到后面完全是用灵魂在跳,因为正好我去过(花山),离岩画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今天看到这个我觉得没去也无所谓,因为他们给我讲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感动而且非常享受。”
艺术爱好者韩先生说:“整个这次会演里面很优秀的一部,优秀在于它编导非常好,有充分的想象力,艺术构思太奇妙了太奇妙了,舞蹈的编导、灯光的设计,这台节目拿到国际上去绝对是一台非常优秀的节目。”
作为近年来广西舞台精品力作之一,《花山》主创团队由国内优秀的艺术家组成,全体演员都是广西本地演员,舞台上的《花山》以铜鼓、绣球、青蛙、壮锦等具有壮族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为主题组成了四个篇章,并将之融入舞蹈意象中,结合壮族多声部的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民族韵味。执行导演李钒介绍:“壮族的先人与我们当下的壮族人以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的结构来表达,通过这种诗性的表达强调的是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的感觉。”
《花山》在北京8月21日、22日连演两场,将会让更多观众领略壮乡人文之美。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与近千名首都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