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骆越古歌” 张磊摄
广西的西南部有一条河,这就是左江。江边有一座巍峨的山,如一壮汉默默地守护着左江。在这山水之间有一群叫做壮人的原住民,日夜看着山岚起、江水流,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这山水融在一起。他们把自己对生命所感、生活所悟都画在了山的崖壁上,山因岩画而得名“花山”。这些画、这座山,成为了后人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代表团选送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音乐舞蹈诗《花山》,尝试用舞蹈诗的形式来解读花山的岩画密码。
这是当代艺术家与远古艺术家在心灵碰撞后产生的艺术火花,千古之谜将在这火花的光亮中揭开神秘面纱。
《花山》依据诗的叙事性和抒情性特征来设置其结构,叙事线与抒情线交织在一起。以花山人(红人)和现实人两对男女青年作为贯穿整条主线的人物,历史的沧桑岁月与情感的丰富蕴涵在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抒情线是作品着力打造的。作品要破译的是花山岩画的生命密码,为此,主创人员抓住在岩画中呈现的多组男人、女人画面,以男人和女人为两大意象群进行组构,把二者的生命特质充分展示出来,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形式和生命质感。
从《花山》的四幕结构中可以看到,叙事与抒情这两条线是交织进行的,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叙事时并不着重于某人某事,而是述说人和事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人物的虚化、象征化给舞蹈留下足够的表达空间。抒情时情不落空处,个体与群体、男人与女人、古人与今人,在抒情中有交流、有碰撞,产生叙事的意向和趣味,增添了抒情的色彩。
叙事,是结构作品的骨干,花山人与现实人对话交流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我是壮家人,我是一枝花!我从花山来!我到花山去!”这是跨时空的生命对话。
“花山”是壮家人的精神家园,是灵魂的回归之所。抒情丰满着作品的血肉,一个个艺术元素、一个个意象画面,都是生命形式、生命质感的呈现。壮人是这片天地孕育出来的精灵,天地赋予他们生命,他们回馈天地以勤劳、虔敬。这就是《花山》对壮人生命的礼赞!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