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以下简称北部湾总场)是个民族大家园。1992年,有3600多名岩滩库区移民职工及其家属被安置到该场,这批移民以壮族为主,包含多个少数民族。目前。全场总人数有2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了50%。汇聚多个民族的北部湾总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为该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近年来,北部湾总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工作,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谐稳定、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并取得良好成效。1999年、2009年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是北海市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单位。1998年、2013年先后两次获得“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狠抓基础工作,带领职工群众脱贫致富
一方面,北部湾总场以甘蔗这一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增加职工收入为核心,通过创建“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生产示范点,着力帮助职工搞好生产。共投资650万元组织实施以色列微灌技术甘蔗高产示范项目3600亩,同时派技术人员到各分场进行甘蔗生产技术指导。甘蔗亩产由原来的2吨提高到现在的6—7吨,少数民族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由迁入初期的245元增至目前的3800多元,增长了近15倍。此外,北部湾总场还积极举办或组织参加各种针对少数民族的培训班,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
另一方面,北部湾总场大力加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北部湾总场争取到国家财政拨给岩滩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职工生产扶持资金约100万元,受益职工群众3500多人;2009年1—9月,北部湾总场争取到国家财政拨给岩滩库区少数民族移民房屋维修备料资金100多万元,受益职工群众3500多人;2011年,投入约7万元为职工群众修建沼气池,投资约901万元完成道路硬化,投资约228万元完成供水工程;2013年,获得国家划拨的扶持移民生产开发项目1970万元,有望于2014年落实到位并实施。2010—2013年,北部湾总场利用国家财政拨款约2508万元完成了岩滩库区少数民族移民房屋维修,共维修改造房屋708户,受益职工群众9261人;完成综合楼及文化室、篮球场建设和数字电视网络工程改造。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为了充分尊重各族职工群众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北部湾总场不断加强软、硬件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族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目前,北部湾总场31个分场都建起了办公楼、文化室、篮球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共组建了12支业余篮球队和文艺队、6个远程教育点、31个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覆盖社区,惠及职工群众1万多人。北部湾总场每年都组织开展三月三歌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打陀螺比赛和文艺演出等10多场次,并积极与农场周边村镇的群众进行联谊,不断扩大活动的范围和规模,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日益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使全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习俗和文化得到了传承,各族职工群众在活动中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共同营造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北部湾总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与当地汉族子女通婚的多达300多户,进一步促进了各族职工的大融合。
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职工群众和谐稳定
为了维护全场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北部湾总场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出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出现在广大职工群众内部的矛盾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方面,北部湾总场适时安排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农场机关、分场(队)领导职务,对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农场和谐稳定,帮助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搞好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北部湾总场本部少数民族干部有22人,约占干部总数的23%;三合口农场少数民族干部有23名,占干部总数的27%。在此基础上,北部湾总场还建立了以各党(总)支部为核心,以农场党委、支部、分场(队)三级综治信访维稳成员为主要力量的领导小组,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先后排查矛盾纠纷60起、调处51起、调结48起,达到了小事不出分场、中事不出农场、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北部湾总场还下大力气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全场民族和谐、社会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五年来,北部湾总场先后争取到约15万元的助学金,资助388名少数民族特困生完成高中、大学和中专等学业。先后为305名60岁以上的移民家属老人争取到每月55元的养老金补助;为234户747人争取了低保,每年发放资金补助121万元;为15名移民家属争取大病救助资金近8万元。2011年,争取国家投资近500万元建设新湖桥,解决了职工群众长年绕道的行路难问题,圆了新湖分场职工群众20多年的梦想。大家高兴地将此桥称为民族“连心桥”。
倡导互帮互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北部湾总场大力倡导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理念,积极促进民族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场上下蔚然成风。
2014年6月25日,北部湾总场本部三分场大化移民职工、48岁的韦忠明骑摩托车到镇上购买农药,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失去知觉,连人带车摔倒在公路上,造成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和肩胛骨错位的严重伤害。正当他一家人都在为昂贵的治疗费用发愁时,家人于6月30日向农场打的借款报告当天就批了下来,2万元预支款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他的爱人潘玉松说,这几年由于她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花了很多钱,家庭生活仅靠韦忠明经营管理那20多亩甘蔗来维持,可以说一点积蓄都没有,这次要是没有农场雪中送炭,韦忠明很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后果不堪设想。
83岁的北部湾总场九分场原支部书记郭春瑞,自2013年年底中风至今已有7个多月。其间,九分场大化移民职工纷纷到医院或家中探望,不仅嘘寒问暖,还纷纷解囊捐款,以表达关切之情。郭春瑞71岁的老伴黄洁珍说:“我们是老职工,是汉族,他们是移民职工,是少数民族,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大家早已模糊了这些概念。我们都是一家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这种感情就越深!”
这两件事体现了农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和各族职工群众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而这些事例不胜枚举,只是北部湾总场民族工作成果的小小缩影。事实上,类似的事例对北部湾总场广大职工群众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针对生产、生活上确实存在较大困难的职工,北部湾总场在自身都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想方设法按有关规定从经济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帮扶。仅2013/2014年榨季,就为职工垫付甘蔗砍工费1000多万元。而发生在职工群众之间的帮扶故事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真情实爱,体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身为移民干部的韦胜雄说,当初大家刚来到农场时,由于对当地的很多情况都不熟悉,与老职工之间多少有些陌生,彼此心里都有所顾忌,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回事了。“如果说农场是一个大家庭,那么全场各族职工群众就是一家人。为了‘发展’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早已融为一体,携手并进,”他说,“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北部湾总场早已深入人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