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综合研究拟订河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全市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调控部门,河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河池市发改委)自2008年以来,在河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谋划,强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荣获“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十二五’规划编制优秀奖”“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优秀奖”“河池市2010年度岩滩库区包村帮扶暨‘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活动先进集体”等20多项集体荣誉。
坚持经济建设为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根据河池市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占当地总人口85%这一特点,河池市发改委统筹全局,科学谋划,兼顾各民族的利益,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地促进河池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定规划,绘制科学发展蓝图。在编制完成《河池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十二五”时期河池市28个重点专项规划,对全市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进行了全盘设计规划。积极参与和配合自治区完成了《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柳来河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河池片区实施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的编制及印发实施工作,为加快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育产业,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力推有色金属行业整治。牵头制定有色金属行业整治、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在河池市开展环保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方案,推进了全市有色金属企业“出城入园”、整改重组和改造升级。牵头组织并全力配合抓作为综合研究拟订河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全市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调控部门,河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河池市发改委)自2008年以来,在河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谋划,强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荣获“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十二五’规划编制优秀奖”“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优秀奖”“河池市2010年度岩滩库区包村帮扶暨‘千名干部进库区解难题’活动先进集体”等20多项集体荣誉。
坚持经济建设为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
根据河池市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占当地总人口85%这一特点,河池市发改委统筹全局,科学谋划,兼顾各民族的利益,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地促进河池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定规划,绘制科学发展蓝图。在编制完成《河池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十二五”时期河池市28个重点专项规划,对全市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进行了全盘设计规划。积极参与和配合自治区完成了《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柳来河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河池片区实施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的编制及印发实施工作,为加快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育产业,增强科学发展后劲。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力推有色金属行业整治。牵头制定有色金属行业整治、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在河池市开展环保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方案,推进了全市有色金属企业“出城入园”、整改重组和改造升级。牵头组织并全力配合抓好《广西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和《广西河池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河池市作为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的发展定位。2013年以来,重点谋划了磷化工、碳酸钙、河池生命健康长寿等30多个重大储备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民生保障为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力推医改工作取得实效,逐步实现“病有所医”。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均超过自治区下达的指标。2013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8.96%,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政府补助提高到人均每年28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积极做好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工作,全市化解化债率达100%。
——加大申报项目及资金的力度,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2008年以来,紧紧抓住国家增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认真研究中央投资的政策、投向和重点,组织和指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筛选项目,抓紧落实申报条件,迅速组织上报,加强向上汇报衔接,全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08—2012年,共从上级发改委争取到项目资金98.04亿元。
坚持开发扶贫为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繁荣
——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四大工程项目建设。2008年以来,四大工程项目分别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资金5亿元、4.23亿元、3.25亿元和5.10亿元。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不断缩小,贫困人口减少到2012年年底的140.53万,因病、因学返贫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推进东巴凤和都安、大化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会战实施区域涉及都安、大化、巴马几个瑶族自治县,两次会战共计完成投资28.176亿元,建成十五大类8748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县交通闭塞状况彻底改变,科教文卫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居民饮水难问题全面解决,生态环境、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二是深入实施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火灾隐患整改工程。这是河池市发改委2008年牵头实施的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河池市发改委结合实际,拟定了《河池市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大会战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2009年,市级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南丹、天峨、都安和环江四个县(自治县)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120.61万元,市本级补助资金116.79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寨的重大火灾发生率大幅下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全和谐。三是全力以赴抓好岩滩库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实解决岩滩库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河池市发改委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库区县的关系,多次陪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深入岩滩库区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研究库区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近期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案,积极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2008年以来,共争取到775个上级项目和补助资金2.1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库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民族团结。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2008年以来,河池市发改委不断推动全市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积极做好项目策划和上级项目资金争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被列入广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一五”规划,从2006年起,每年通过发改委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共安排项目资金1.425亿元,项目涉及七大类448个项目。“十二五”时期,环江、罗城两个自治县又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十二五”专项规划,从2011年起,中央和自治区每年安排近亿元资金对这两个自治县进行村庄整治、农村公路、乡镇和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小城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的实施,为改善河池市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的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河池市发改委在河池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本市的特点,经过统筹全局,科学谋划,坚持经济建设为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坚持民生保障为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坚持开发扶贫为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繁荣,为河池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