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历史专题 > 壮族三月三

民族团结进校园 特色教育结硕果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

2015-04-29 00:00     来源:政策法制处     作者:政策法制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都很高,是一个真正的少数民族大家庭。学校位于金城江区文体路中段。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学生2625名,教职工112人,其中壮、瑶、苗、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学生1990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75.8%;少数民族教职工90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的80.4%。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民委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把河池区域民族文化教育作为“大美教育”品牌的一大特色,将其与德育、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教师研训相结合,积极探索区域民族文化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传承区域优秀民族文化为切入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着眼教师,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基石”

  为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培训提高制度,将专业培训、学科培训与特长培训相结合,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有重点地引进当地文化局研究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等相关师资,有目的地外出取经,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民族技艺培训,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得到生成和充实。此外,学校坚持保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费的支持,保障各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顺利进行,以及特色民族文化在校园持久生成。

  课题研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前进步伐”

  学校秉承文化滋润生命的传统,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校构建“大美教育”育人模式特色品牌建设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教育教学重点,开发实践了“传承河池民族文化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申报立项为广西 “十一五”规划C类课题,真正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教科研课题化管理的轨道,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上外聘专家定期到校进行实践指导,使民族文化教育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和校本性。学校选派骨干教师组成校本课程科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专家评点、积累素材,编写出版了河池市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用教材《最美河池》。教材从人文地理、名人轶事、民风民俗、传世美德、流传舞蹈、歌谣俗语等几方面进行编写,有效引导师生追崇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巩固民族团结意识。2012年,在学校承办的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实验学校校长开题培训活动上,全国著名教育家刘永胜指出,学校此课题最具意义、最有亮点的地方就在于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强调的“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立足课内,开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要战场”

  学校以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采取“课堂教学、学科整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美河池》《榕声琅琅》等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民族歌舞、民族手工、民族体育、经典诵读等课程,将民族文化精髓带进课堂,根据不同年级段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每周2课时,并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和指导。每门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同时,大力在师生中开展每学期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做一个民族艺术作品、学练一个民族体育项目和了解一个民族风俗的“五个一”工程;与金城江区第九小学、河池镇中心小学、拔贡镇中心小学结对帮扶,让校本民族文化课程、教研、教材走出校外,深深植根校园,促进广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自觉性,增强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此外,学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民族文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发展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并行,把民族文化技能当成一项特长来培养和考核评价,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思路、机制的建立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创新师生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由单一的“专业评价”变为“特色教育与学科教学”双项考评。

  谋划课外,激活民族团结进步“一池春水”

  学校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尚美社团为主阵地,以特色体验活动为载体,坚持“读书知情、参与体会、互动感悟”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思路,形成以民舞民乐为龙头,民族体育、民族美术、经典诗文诵读等多元发展的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学校开设民族舞蹈、民族手工、民族体育、“弄呀咧”合唱团等尚美社团,要求负责教师制订活动计划,学期结束时进行活动总结,拿出相应的活动成果进行汇报展示,使社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这样,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尚美社团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活动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向“多能一专”的方向发展。

  学校从每天早上的经典诵读,每周的国旗下主题风采展示,三月三、儿童节、国庆节等节庆主题活动,到艺术节、体育节、亲情节等校园节庆,学生素质成果展示会和实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等,都与民族文化有关,为民族文化搭建传播、传承的舞台。那璀璨的经典诗文,亮丽的民族服饰,有趣的滚铁环、喇叭球、打陀螺、抢粽粑等民间竞技活动和亲子游戏,优美的扁担舞、花竹帽舞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特有魅力,吸引众多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构筑了立体的民族教育空间。

  学校还结合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的“三书香”创建活动,开展问卷调查、读书征文、读书手抄报评比、民族知识竞赛等。积极与南丹里湖小学、柳州革新路小学等开展民族文化教育联创联建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体验深厚的瑶族文化。通过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奏民族器乐、绘民族图案、过民族节日等一系列活动,让师生深切感受各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各民族情谊的真诚深远以及民族大家庭的欢乐祥和。

  优化环境,发挥民族团结进步“育人功能”

  走进学校,会感受到民族文化无处不在——铜鼓、绣球、壮锦、手工艺品等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一一展现于眼前,门、窗、墙、地板等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河池民族文化气息。一幅幅民族文化活动的图案,一张张学生艺术活动的照片,一件件学生书画作品、手工作品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民族团结知识板报、筹建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体验馆……无不展示了校园民族文化的脉动。

  近几年来,学校以“深化内涵,提高品位”为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精心设计了富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犹如多彩的教科书,让师生情不自禁地细心品读民族文化,沉浸在民族团结、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中。

  收获硕果,品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甘甜乳汁”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切实推进了学校“大美教育”特色建设。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40多项, 并成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创建示范校、河池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创编的舞蹈《糯米飘香》荣获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全国总决赛特等金奖,《噢!巴马》荣获全国2011年优秀特长生迎新春电视晚会最佳节目奖。民族文化教育特色校本教材《最美河池》荣获“十一五”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民族团结进校园 特色教育结硕果》等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新华社广西分社、中国新闻网、河池电视台、《河池日报》等均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6月,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现场培训会在金城江第五小学举行,学校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得到了与会领导及来自全区100多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领导的好评。柳州柳邕路第三小学校长现场编山歌唱道:“金五小学不简单,校园特色搞得欢;个个校长讲得好,民族文化花儿开……”学校还引来南丹里湖小学、桂林龙胜小学、柳州革新路小学、崇左市和来宾市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组,以及泰国罗勇市政府代表团等到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央电视台《银河之星》栏目组两次入校拍摄,共制作节目13期。

  人们赞美老师“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而金城江第五小学的老师们经过“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培养出来的,何止“三千桃李”!掘渠引得文化泉,浸润花蕊淀芬芳。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已通过学校的活动、教师的教导,悄然在少数民族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烙印,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正在校园里唱响,民族教育硕果累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澳門威尼斯人博彩 推荐全球十大博彩公司排行榜 澳門新葡京博彩平台 赌球平台推荐 PG电子 淄博市科技局 河南省地质局 广州市水务局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临沧市林业局